1、有人说年轻人学历高有朝气但缺少工作经验,结合报考岗位谈谈理解?
【题目类型】自我认知与职位匹配
【考查能力】自我认知与职位匹配能力
【参考解析】
有人说年轻人学历高有朝气但缺少工作经验,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是有道理的。学历高并不代表工作能力强,有朝气并不表示工作经验丰富。学历仅能代表一定期间内自身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或专业水平,代表它的或许只是一纸文凭。如何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工作的综合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有朝气对于年轻人来讲的确一定程度上来讲是一种优势,但如何将这种朝气转化成持之以恒的动力,这是我们所面临又一个困难,毕竟等待我们的未来工作还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首先,我所报考的岗位是城市管理岗位。该部门位于老城区位置,历史遗迹、古建筑群较多,所以使得该区域游人较多,而且在游人当中国外游客比例也较高,这就表示未来工作遇到的问题可能更多的是与游人尤其是外国游客打交道。与实际情况相对应,我所学习的专业是计算机应用专业,为顺利完成专业学习,在平时所涉猎的更多的则是高等数学、非线性系统等与之相关知识。大学四年曾获得五次专业一等奖学金,三次专业二等奖学金。由于成绩优异,大四毕业后被保送读研。学习能力在研究生期间又一次等到了较为完善的提高,这并非代表具备有实际工作能力。针对未来所面临的工作岗位,我将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掌握一门第二外语,国际法及涉外礼仪礼节等相关知识,相信通过这一能力的弥补,我将可以更能胜任该岗位。
其次,对于刚涉足社会我的而言,朝气蓬勃是我的特点。研究生期间除专业理论学习外,还担任学院研究生副主席,重点负责的是体育活动部分。在组织学院多项体育赛事,如篮球赛、足球赛等活动中不仅获得了多项个人与团体第一,而且还锻炼了我的组织管理工作的能力。然而这毕竟是在学校,年轻人较多的地方。在即将面临的工作中需要的不仅是这种如百米冲刺的闯劲,更需要的则是持之以恒的韧性。所以在未来的工作中,由于自身经验的缺乏,在工作与生活之余我将多多请教一些经验丰富同事,多向单位的优秀领导干部与同事学习,尤其在遇到较为繁琐的工作任务时,要俯下身,多动手,利用点滴的积累,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通过工作中各个阶段的锻炼,不断使自己等到更加全面的成长。
我将自身的学历不断转化我实际的工作能力,但依旧要利用空余时间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将理论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除此,工作磨练不仅不会打消我朝气蓬勃激情,还会将朝气与韧性加以结合。毕竟以上是年轻人的特征,只有将二者潜移默化融入实际工作中,才可以使自己不断进步,从而使我的综合能力得到不断完善。
2、星巴克定价过高,但在中国持续扩张门面,你怎么看?
【题目类型】综合分析
【考查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参考解析】
近日,包括央视在内的一些媒体揭露星巴克咖啡在中国获取“暴利”,引起舆论争议。有人认为星巴克卖的不仅是咖啡,还有“咖啡文化”;但也有人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星巴克的高价必然是经过合理的评估”,质疑星巴克定价过高,是“把消费者当傻子”。我认为对于高定价的星巴克在中国广受欢迎现象,应该辩证的看待,既看到挑战,更看到给中国带来的启示。
一方面,站在星巴克的角度,我们应该肯定它的营销策略和理念。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企业的产品定价策略都是着眼于利润最大化的,星巴克的高价必然是经过合理的评估,他们预期消费者的心理价位就是他们对产品的定价。如今很多的三四线城市都出现了星巴克,从这个角度讲,星巴克很像当年刚进入中国的肯德基、麦当劳,见证的不仅是消费升级,还有人们对咖啡文化的逐渐接受。如同当年的家长们喜欢带孩子到麦当劳餐厅就餐,看重的是家庭式就餐的欢乐氛围,如今的星巴克正在让人们接受自己独特的文化。另一方面,站在国内的角度,我们应该反思中国企业竞争优势不突出,和国人对洋文化的推崇。为何我们没有一家可以被广泛接受的中式茶座连锁店呢?通常国外的商品都被看作是质量更好、层次更高,洋奶粉,洋药品以及肯德基、必胜客、哈根达斯等洋品牌在中国地区高价销售,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洋节日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远比中国的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高,这一切源自中国人对洋文化的追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该修好内功,才能应对国外文化、企业的冲击。
首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建自主品牌。面对星巴克等国外企业广受欢迎,我应该反思:它能做到,我们的企业为什么做不到?怎样才能做到?以至怎样才能在公平竞争中胜出?不仅要反思,更要将反思落到实处,保证社会运行的低成本,给民众以“恒心”。中国品牌自身成长值得重视,面对众多的洋品牌,唯有坚持发展自主品牌,形成一批具有冲击全球市场、在国际范围内有号召力的名牌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才能不给洋品牌耍“大牌”的机会。国家可以通过增加资金、政策、技术的投入,给国内企业相关支持。
其次,政府、媒体应该提醒消费者们在购物时应该坚持理性购物的原则,不要盲目的追捧洋品牌。政府和主流媒体通过专题报道、公益广告、微视频等方式宣扬科学、可持续的正确消费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中国民众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及时纠正崇洋媚外的心理。
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民族品牌必须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质量管理意识和消费者服务水平,以提高全球竞争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