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深刻反映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发展历程。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标志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到2020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这是党中央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科学概括。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深入领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创新服务手段,努力实现好、保障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民生。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这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思潮更趋复杂、更加多元化,许多人的价值观念处于迷茫状态。面对这种思想状况,只有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主阵地,承担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责任,旗帜鲜明地唱响主旋律,才能以文化的力量,凝聚核心价值、巩固共同理想、培育精神文明,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这是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民生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民生,是整个文化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越来越丰富,文化需求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也日益显现。只有将保障文化民生、实现文化权利、促进文化公平作为重要的社会政策,加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才能确保所有人平等地享有参与文化活动、从事文化创造、享受文化福利的机会,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文化领域的公平正义。
这是夯实国家文化发展基础的迫切需要。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石,直接关系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关系国家整体的文化实力和竞争力。但是,从现实情况看,文化建设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薄弱环节也在基层。与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相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只有继续坚持以立为本、重在建设、注重积累、稳中求进,持之以恒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牢牢夯实文化发展的基础,从而提升整个国家的文化实力和竞争力。
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和主要内容。要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为全社会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当前,广大城乡居民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与基本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已对政府管理文化的传统手段和方式提出越来越大的挑战。在新的时代要求面前,只有通过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政府主导下,提供系统性、制度性、公平性、可持续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才能适应迅速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