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每天好忙,但又发现没做什么事情”。“太忙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经常可以听到类似的话。“忙”就像一种流行病,席卷了全社会:起早摸黑、疲于应对、夜以继日、马不停蹄,问谁谁都忙,看谁都行色匆匆。即便是外出旅游,也是忙于走马观花,忙于拍照、购物。
在大部分人的字典里,“忙”的本意都是积极正面的。它代表了一个人的重要性,也说明一个人正在创造价值。忙了,才觉得时光珍贵;忙了,才觉得人生充实;忙了,生活才充满希望。为那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事而奔忙,即使苦一点、累一点,也自会甘之如饴,“忙并快乐着”。
然而仔细翻检我们的生活,不乏这样一些并不那么令人愉快的忙碌:别人有的也想有,为了面子和攀比,忙得亦步亦趋;什么热闹都要往上凑,什么事情都要插一脚,忙得漫无目的;做事没有条理、不得要领,忙得心浮气躁;无奈地被“赶鸭子上架”,忙得不甘不愿……如此种种低效率、低价值的“瞎忙”,如此失去自我的“乱忙”,很容易让人掉入“忙、茫、盲”的恶性循环,不仅消耗了宝贵的时间,也疲累了自己的神经。
客观地讲,今天的中国,还处于奋力追赶的阶段,依然需要努力奋斗,的确没有资格过于悠闲。就个人而言,身处一个竞争激烈、信息爆炸、物质激增的时代,如果不忙着追求,可能就意味着机会的流逝、财富的流失。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忙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这是否一定意味着,我们就必然要陷入那种忙不胜忙的困境难以自拔,不能劳逸结合、回归自我、学会从容呢?
“人生就像是一趟火车,它的意义不只在于马不停蹄,咣当咣当跑到终点;有质量的生活,不只是追求更多的财富,更在于拥有宁静的内心。”当我们逐步进入小康社会,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或许,我们也应该转变一下自己的“忙碌方式”了。对社会而言,在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同时,有必要更加细致地体察社会成员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更加关注带薪休假、劳动权益、社会保障,为人们体面劳动、从容休闲创造更好的条件。就个人来讲,则需要仔细梳理我们的忙碌,哪些是必要的,哪些又是随波逐流的,哪些是积极主动的,哪些又是浑浑噩噩的;需要时常扪心自问:因为种种必要的和不必要的忙碌,我们错过了多少与家人相聚的机会,减少了多少自我充电的时间,失去了多少可以分享的快乐?
一位作家说:“理想的人生,应该介乎于我本人目空一切的懒散与世人无止境的疯狂之间。”一种健康的人生,必定是劳逸结合的;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张弛有度的。就像一场旅行,有时候节奏慢一些,行程简单一些,反而能从细节中收获感动。在与家人聚餐时,多交流一些工作之外的情感;在欣赏风景名胜的时候,多一点优雅趣味;当不期而至的琐事纷至沓来时,学会有选择地说“不”;衣食住行、社交往来,少一些攀比跟风……每一个忙着赶路的中国人,请不要忘了偶尔驻足休息,不要忘了欣赏身边的风景,不要忘了幸福和健康,不要忘了为什么而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