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变通”颇费脑筋 只缘旧辙难改心难安
基层官员内心其实十分认同转作风的必要性,之所以琢磨“变通”的方法,是因为心里不踏实。
“虽说一到年底林林总总的巡视组、检查团、督导组加重了县里的负担,但是哪个都得罪不起。如果检查没有通过,我们的压力就大了。不宴请、不迎送,心里不踏实,所以有时想方设法隐蔽地表达一下,也是在所难免。”西部边境县的一位副县长说。 在采访中,这种“不踏实感”记者多次听基层干部说起。一位基层干部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前段时间,他们市的市委书记到一个山区乡镇突击检查,轻车简从,并明确要求县领导不能给乡镇打招呼、也不能陪同。但是县领导哪能放心得下?就率领相关部门的领导在山头的另一边等着,既不让市委书记看到,又能随时观察风吹草动。
一些基层干部的“不踏实感”还来自于以往的一些“教训”。
一位县委书记在电话中对记者说:“几年前,曾经有一位领导到我们县检查工作,打电话过去请示,领导的秘书说不用安排迎接,我们就没有到地界处迎接,而是在县城等候。这位领导到了县城后,我们赶紧跑到车窗前问候,结果这位领导连车窗都不开,整个调研过程脸色都不好看,我们也是一路惴惴不安。”
“这次事件后,县里得了一个很大的教训,领导说不用迎送了,我们也不能完全当真,而是要用心揣摩。”这位县领导说。
相关专家认为,长期以来一些基层干部形成了不正常的官场心理,将个人升迁和对上级领导的迎来送往关联起来,现在虽然提倡转变作风,中央领导也率先垂范,但这种官场心理的转变有一个过程。
完善监督机制求长效 勿让不正之风“隐性化”
不让送礼,那我就搞评奖,以奖金的形式送;不让给公务员发年终奖,那我搞运动会,发鞋、发衣服;调研时不让收受土特产,那我就私下送到家里去……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一些地方之所以变着花样行不正之风,主要还是缺少监督。这些不正之风一则不引人注目,二则披着各种合法的外衣,纪委很难监督到,普通群众也不知情。监督一旦缺位,“八项规定”的落实可能就会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