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滑坡、矿难瞒报、塑化剂、速生鸡……一起起牵动老百姓“神经”的热点事件,事故责任追究渐无音讯,事件调查雾里看花。
在网络资讯发达的今天,对于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多数地方选择“迅速表态”,然而这“迅速”的后面是否真的出于“给人民群众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
事件突发:“热回应、冷调查”成套路
近期,一些地方对关注度高的热点事件及时回应、快速查处的举措赢得群众肯定。“表哥”杨达才、“房叔”蔡彬、“艳照门”主角雷政富等一批问题官员在跟踪爆料下遭到调查,其中,雷政富从不雅视频曝光到被免职和立案调查,前后仅用了63小时。
然而,一些地方处理热点事件“表态多,后续跟进少;道歉多,问责整改少;调查多,真相公布少”的现象依然存在,公众关切的后续调查成为“半拉子工程”,事件调查结果难觅踪影。
部分“虎头蛇尾”的热点事件处置,一般有三种套路:
“第一时间”回应,事件真相却“雾里看花”。“塑化剂”“毒胶囊”引发极大关注,然而时至今日,酒类中塑化剂的限量国家标准仍未出台,保障消费者安全依旧靠企业自律。部分企业用工业明胶生产“毒胶囊”,污染链到底有多长,流向了哪里,事件真相的调查也远未水落石出。
号称“严肃查处”,调查结果却迟迟未见公布。山西长治发生的苯胺泄漏事故已经过去半月,污染造成的严重后果波及3个省,污染损害至今没有确切评估,相关责任人的调查也没结果。
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单增德因给情妇写离婚承诺书被相关部门调查,一个半月后,结果仍未公布。
处置罔顾民意,事后道歉“一笔勾销”。未经遇难者家属签字同意,云南省镇雄县山体滑坡事故中的46名遇难者遗体就被火化。事后,当地政府“诚恳道歉”,县民政局及殡仪馆“书面检查”,责任追究还未启动。“速生鸡”事件,肯德基一份“道歉”能将监管部门职责缺位一笔勾销?
“‘拖延’被一些地方认定是应对热点事件的有效‘偏方’。”海南省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代红说,负面事件成为舆论热点后,调查取证需要时间,但能否真诚作出“解释说明”,考验的是一些部门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