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进一步全面部署四川芦山抗震救灾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多难兴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是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的凝聚力,越是要鼓起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气神。(4月24日《人民日报》)
灾害无法抗拒,地震惨绝人寰。但是,任何灾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因为我们身后有强大的祖国,更有中央领导与灾区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情牵情。我们经历过多灾多难、大灾大难的考验,我们有抗震救灾积累起来的经验。“多难兴邦”,“多难砺党”。经过灾难洗礼的民族更加坚强,经历艰苦磨炼的政党,更加先进并深得人心。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灾难,让我们这个民族铸就了“第一时间”的品牌。连日来,发生在四川芦山的强烈地震,牵动着党中央的心,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情。地震发生后,党中央运筹帷幄,果断决策,及时启动一级响应机制,迅速调集各种救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第一时间作出批示、指示,强调要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科学施救。地震发生5小时后——4月20日下午1时许,受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飞赴灾区察看灾情,现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心系灾区,情牵群众。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在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提出工作要求。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从中央有关部门到四川省各级党委、政府,从地震灾区到全国各地、世界各国,抗震救灾的巨大正能量迅速形成,并向灾区积聚。一场紧张有序、争分夺秒的抗震救灾斗争,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结合过渡的大山里迅速展开……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需要的不是彷徨和犹豫,也不是无谓的议论和争论,而是快速反应的实际行动和艰苦卓绝的战斗。芦山地震发生后,实干精神、奉献精神成了抗震救灾的主旋律。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有关部门在第一时间作出部署并迅速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通过电话或会议掌握了解灾区情况,并提出要求,鼓舞灾区群众和参与抗震救灾的战士。李克强总理在灾区的24小时,深入一线察看灾情,科学调度、沉着指挥,一点一滴践行了务实之风,“一粥一菜”见证了亲民之情。武警官兵、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在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精神,用生命和汗水赢得了抗震救灾的先机,同时也增强了灾区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这是党的根本宗旨和理念,也是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反复强调“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数以万计的救援人员夜以继日,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时间宝贵,救人第一!中南海与灾区人民情相通、心相连。从“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科学施救,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到要求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全力抢救受困群众,全力救治伤员”,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对救人提出了鲜明要求。在四川芦山抗震救灾现场,李克强提出,72小时黄金救援期,一分一秒也不能耽搁,首先要把埋在废墟里的群众抢救出来。要把每一片废墟的边边角角都搜索到,确保一个不漏。党中央的一系列要求,为芦山地震救灾明确了工作重点。“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放弃”,党中央的要求鼓舞着在前线日夜奋战的各路救援大军,将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这一刻,生命的意义得到最大彰显,群众的利益被高高举过头顶。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难到来,我们这个民族空前团结。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紧急驰援、守望相助,爱心和力量在这一刻空前积聚。科学救援,理性支援。中组部向灾区拨出300万救灾党费。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各部门各行业企业和公益组织,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以及华人华侨、留学生、中资机构工作人员纷纷捐款捐物,灾难面前,涌动着大爱无疆的温情……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23日下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强调指出,当前,抗震救灾工作面临的任务繁重而艰巨,要把抗震救灾作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科学的方法,坚决完成好抗震救灾这项重大任务。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地震灾害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热土,可以夺去我们的生命财产,但压不垮我们的脊梁、震不碎我们追梦的心。越是在大灾大难面前,越能体现出中央与群众的鱼水深情,越能凝聚起战胜困难、和衷共济的信心和力量。“我们的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风险和挑战。”“只要我们有准备,团结一心,共同应对,就完全能够从容应对征途上的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各种可能出现的艰难险阻。”总书记坚定有力的话语,在人们的心头久久回响。有中央领导与灾区群众的心手相连,有全国人民的守望相助,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能战胜这场自然灾害,灾区人民一定能重建美好家园,中国梦一定能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