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领导电话公开的现象早已有之。2011年年底,长沙市的电话公示活动曾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并颇受好评,此举在给领导干部提供密切群众关系崭新通道的同时,也为广大群众随时反映情况创造了条件。但是,近日有报道说,公示的电话接听率低,有的领导甚至直接说:打错了。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其一,公开领导电话的初衷是为了服务公众。首先,方便群众办事。有针对性的公开各部门负责人电话能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群众的诉求能第一时间反映给有关负责人,这就等于是找到了主心骨,安了民众的心。其次,公开电话号码,能进一步增进领导干部与群众的感情,群众拨打电话反映问题,领导干部必须做到有问必答,而不是采取回避问题的方式,这样能让群众感受到领导干部以民为本、心系群众的情怀,话语亲近了,问题解决了,干群关系和谐了。再次,能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服务意识。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时间不拒接群众电话,有的甚至在非工作时间也耐心解答群众反映的问题,这体现了领导干部的责任心、使命感,也是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其二,领导电话公开以后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 公布干部的电话原本是为了方便干群之间的联系,是密切联群众、走群众路线的一大体现,应该说这一举措的初衷是非常好的,但是“好经却被念歪”了,部分领导能够认真的解答问题,但是有些领导却玩起了“躲猫猫”游戏,要么是回答“打错了”要么是拒接电话,公示的电话打不进去,这样做的结果是给民众看到了希望,但又带给了更大的失望。
其三,领导需要公开电话,更需要联系群众。领导们公开电话的目的就是能够保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社会底层,倾听百姓心声,关心群众疾苦,尽力改善民生。如果只是被动地等候群众来联系自己,其诚意还待检验,是否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群众心里还没底;是否家长作风、权力傲慢,群众还不得而知。只有“领导联系群众”,才表现出领导姿态的主动,反映出权力谦卑的诚意,显示出公仆精神的热忱。除了公开电话以外,领导定期接受群众到访,现场解决问题,也是联系群众的一个好方法。
[启示]
公开手机号码只是构建干群良性互动关系的一个载体,说到底还是为了加强群众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必须引起重视的是,一些地方的干群关系从过去的“鱼水关系”变成了“油水关系”,有些领导干部自认为高人一等,从心底与群众疏离隔阂,眼睛只盯着上面,看不到下面,其思想根源都与群众观念淡漠相关。倘如此,即便有了现代化的沟通工具,也没法指望其发挥最佳效用。
所谓“无规则不成方圆”,要杜绝公示电话变冷的现象就必须建立起健全的惩罚机制,如果在老百姓打通电话以后,领导干部不接就应该启动问责程序,对其进行严厉的惩处,只有如此,领导干部才不会把公示电话当作一场秀,而是一件实实在在应该做的事情,否则伤害掉的只能是民心,面对变冷的公示电话,又则能期待民心能够热起来。
[措施]
对此,专家建议:
一是完善平台建设,改进服务功能。例如采用相对比较高端的呼叫中心系统,支持多条线路同时拨打电话,对来话办理提供了有效保障。缩短办理时间,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民众的诉求不至于一窝蜂地涌到“领导热线”上去;
二是简化办理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要制定措施,明确领导班子成员接听公开电话的时间和方法,细化来话办理程序、承办单位、办理时限责任。同时结合领导接话件反映的问题,及时整理总结一段时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剖析原因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对“领导接话件”办理结果严格督查程序,在办结期限内及时将办理结果以专报的形式反馈县领导及时汇报办理情况。
三是在合理监督的同时也要保证领导的个人权益。监督部门要及时跟进,出台具体问责措施,一旦发现问题,当立予纠正。对受理的群众反映的问题是否应设置办理时限,对群众态度不好、置之不理或者推诿扯皮者应当惩戒、以儆效尤等。与此同时,也要公平公允地主张领导的个人权益,拟定好可操作的工作规则,譬如该接怎样的热线、哪些时间可以拨打等。这样在服务公众的同时也要保证领导们的正常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