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监督权力”不是一句空话,既要创新和完善各种监督渠道,使之“永动”而不空转,也要处理好监督者“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问题。
对于进入政法干警面试的考生来说,能否在最后时刻成功上"岸",踏进政法干警队伍,并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政法干警,面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顺利通关是所有考生的愿望,而想要通关还需要对政法干警面试整体备考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知。总结出面试中必须注意的盲点、需要关注的热点,供考生参考,引领考生正确认知面试、认知自己。
什么是特邀监察员?谁能跻身其列?日前,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盘点了特邀监察员制度走过的20多年历程,结合时代的新变化、新特点,从制度规范、选聘程序、换届任期、主要职责等方面,向公众详解了这项不断完善的制度。
就在本月初,《监察机关特邀监察员工作办法》实行后,首批40名监察部特邀监察员“上岗”。透视这份新名单,从反腐专家到法律学者,从媒体工作者到知名网友,不乏专业领域的“影响力人士”。从制度设定的角色担当看,全国数以万计、遍布各级监察机关的监察员,既是监督者,也是沟通者,在反腐倡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挥专业人员的优势和特长,使之成为民意的触角、监督的抓手,何尝不是“开门反腐”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有关部门及时感应“小信箱”、“小鼠标”发出的举报信号,到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开通、首页显著位置开辟举报专区,再到纪检部门开展无障碍参与的网上廉政民意调查,中央纪委公布派驻各部委和单位的纪检组组长(纪委书记)名单……这一系列反腐动作,无不围绕两个“度”凌厉亮剑:增强反腐机关的透明度、扩大社会监督的参与度。“铁包公”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注重借助民力,成为反腐败斗争的新趋势。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有透明度才有公信力,有参与度就能激发正能量,而实现二者融会贯通,最需要制度桥梁的承载与连接。
政法干警考试作为重要的选拔考试,越来越受到广大考生的关注。政法干警面试备考的过程中,对于面试技巧的把握与对面试热点的了解,都是面试成功的关键所在。山东华图政法干警考试备考中心专家针对面试相关备考问题进行细致分析与解读,为您提供第一手的备考资料与面试指导。
数据显示,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打开举报大门后,引发了实名举报热潮。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今年1—8月,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22617件30938人,来源于各类渠道群众举报的约占1/3。“民心可用,平台可贵”,一位反腐专家的感叹,既道出了蕴藏于民众中的反腐倡廉热情正蓬勃喷发,也说明呵护这种宝贵的反腐力量,离不开实打实的制度支撑、路路通的参与渠道。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变化,如何善用社会监督力量、发挥社会监督的积极作用,依然是反腐领域需要深入探索的课题。一方面,“让人民监督权力”不是一句空话,传统的举报信箱、热线电话,信息时代的网站、微博,各种社会监督的制度,只有“永动”而不空转,努力实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才能取信于民、借力于民。另一方面,监督是一种权利,但绝非特权,监督者自身也有“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考验。
有人说,如果把网上举报比作一条通路,那么“路”的养护,就不止是“路政部门”的分内事。每个在“路”上的“司机”即举报人,也应珍惜这条通道依法行事,把信息手段锻造成反腐利器,而不是人身攻击、诬告敲诈的工具。如何在制度上形成监督人人可为、监督人人有责的良性循环,决定着社会监督的品质和实效。从这个意义上说,最新的特邀监察员制度,规定监察员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泄露秘密等,违法违规者将问责,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反腐话题也在改革语境中不断升温。今年1月至9月,各省(区、市)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1.7万件,处分10.7万人。如此反腐力度,不仅老百姓拍手称快,国际舆论也指出中国新一轮反腐严厉程度“不多见”。面向未来,通过制度变革和创新,为社会监督、规范权力筑起更牢靠的制度保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人人都行动起来、个个都负起责来,不让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如此,清廉政府有望,廉洁政治可期。
在2013政法干警面试备考的重要阶段,有针对性地对一些面试热点材料进行梳理储备,是广大考生提高申论成绩的不二法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