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名三】词不达意,语言变形,所言非所思!
【罪恶指数】★★★★★
【出现概率】★★★
【临床表现】《鬼谷子》说:“口者,心之门户也”,意思是嘴巴是心灵的窗口,口中所言即是心中所想,可见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地重要!但在面试中,不少考生却存在“词不达意”的通病!在考场上总是被撒旦附体,胆略倍增,讲出一些平时想都不敢想、说都不敢说的大逆不道的话来!
举个例子吧!有的考生进入考生之后,气宇轩昂、风流倜傥、英俊潇洒、才气逼人,结果一张嘴,来了句:“尊敬的各位考生,大家好!”考官的脸一下子就绿了,暴汗哪,您到底搞没搞清楚这是谁家的地盘哪?敢在考面面前撒野,还真是不要命了。没搞清楚自己的角色嘛!
除了角色认知混乱,还有些考生好像刚刚从美国飞回中国似的,产生了时差混乱的现象。明明是上午第一个进入考场上,可张嘴就来了句:“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下午好!”,您连上午和下午都分不清楚,将来做工作可不就颠三倒四、稀里糊涂么?这样的下属,谁敢要哪!
最可怕的不是角色混乱、时差混乱,而是时代混乱!有个考生回答了一道计划组织协调题目,答到最后讲了一句话:“各位考官,当我把这项工作完成之后,我会在第一时间向领导奏禀!”是的,你没有看错!确实是“奏禀”!一步退回到封建社会,开始在考场上玩儿起了穿越!真是步步惊心!
还有个考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来了这么一句:“各位考官,无论如何,我都要想尽一切办法,尽快赶回北平,处理领导交办的工作!”是的,你没有看走眼!确实是“北平”!您看,又穿越到民国去了,敢情您平时也是这么买火车票的吧?您扒到售票窗口,大声喝道“来张去北平的车票”,估计售票员都得被您吓得休克。
有人会认为没觉得这是什么大错儿啊,不就是说错了一个词儿么,再说了,我说错一个词儿,还可以调节现场的气氛呢,没准儿呀,还能博得考官一笑!嗯,您这么说也有理儿,但问题是:考官不是褒姒,您也不是周幽王!这儿是选拔公务员的面试场,没准儿未来的总书记就在这里诞生,这可不是相声铺子,您也不是郭德纲。面试无小错,错了便是错了!您犯错了,别人没犯,您就被比下去了,就有可能被PASS掉了!
何况这种错误的背后,其实反映出更加严重的问题——心理抗压能力太差!这可远远比说错一个字一个词更可怕!
【病理分析】词不达意其实是人在压力巨大的环境下,由于心理紧张、恐惧、焦虑而产生的语言变形!其原有,无非有两个:
其一,教育和习惯的问题。咱中国人的教育传统,有很多糟粕。其中有一项,就是特别强调“师道尊严”和“长幼有序”——凡是老师说的,就必然是对的,您要是敢质疑,先打一顿手板儿再说;凡是家长说的,也必然是对的,您要是敢反驳,先用家法伺候再说;凡是官员说的,也必然是对的,您要是敢申辩,先打五十大板再说。您小的时候有木有这样的经历?家里来了客人,父母与客人谈兴正浓,幼小可爱天真活泼的您忍不住插嘴说了几句,就遭到父母一顿数落:“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没教养的东西!”您瞧瞧,打小儿爹妈教师和官员就轻易不让咱说话,从小就没养成公共场合大胆说话的习惯,今天上了面试场,面对比父母严厉几倍的考官,能说出话来就已经很不错了!出现词不达意、语言变形就更正常了。
其二,心理抗压差的问题。说实在的,普通公务员的工作,心理压力还是很大的。机关工作无小事儿啊,加上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咱每天必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所以在选拔公务员的过程中,强大的心理素质特别是抗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内心足够强大的人,在面试场上必能镇定自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必能不卑不亢地和考官交流自己的看法,必能游刃有余地说服考官接受自己。而大多数考生,能做到“脸不红、眼不垂、心不跳、脖不粗、腿不抖、嘴不歪”就已经很不错了。
【专家药方】恐惧是因为不习惯,习惯了便不恐惧!人作为一种动物,对从未经历过的或不熟悉的事情,总是充满了恐惧。所以人生的第一次,一般都是在恐惧中度过的。有种心理疗法叫“脱敏治疗”,怕什么就来什么,来多了就习惯了,习惯了就不怕了!比如说小伙子见第一个老丈人,肯定是紧张得不得了;见第二个老丈人,有了经验了,便从容了很多;见第三个老丈人,那简直敢和他称兄道弟了!
【罪名四】称谓称呼不当,死得不明不白!
【罪恶指数】★★★★★
【出现概率】★★★★
【临床表现】在与他们的沟通交流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是什么?猜猜看,正确答案是人称!在面试中,不少童鞋由于用错了人称,搞得考官心里极其相当特别以及无比的不爽!有的时候,错误地使用人称,会成为杀死自己的夺命暗器!
举个真题的例子:“你的领导在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把你的功劳说成他自己的成绩,对此,你怎么办”,这个题目够简单了吧,难度系数顶多0.5。题目虽简,可不要轻视哟。当年在面试场上,有童鞋勇敢地和考官进行了不大友好的交流:“各位考官,你的领导现在抢了你的功劳,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第一,你不应该和领导斤斤计较,人无完人嘛,你的领导也可能犯错误,但是你在工作中犯的错误比你的领导更多啊。第二,你应该积极主动地找你的领导沟通一下,了解一下情况,看看你的领导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最后,我觉得,无论你的领导怎么对你,领导就是领导,你还是要好好工作,不要让你的领导失望”。
各位看官,如果单纯地从内容上来说,这种回答还不至于烂到无法接受的地步(虽然确实也比较烂),但是,如果你是考官,你的心里有木有一丝丝的不舒服、有木有觉得对面坐的不是考生而是涛哥、有木有产生自己正在被领导教训的错觉?有木有?有木有?有木有?
【病理分析】众所周知,人称分第一、第二、第三,即我(们)、你(们)、他(们)。其中第二人称在使用上要谨慎一些。研究过沟通行为学的童鞋应该清楚:在交流中频繁使用第二人称,会在潜意识里,人为地制造自己和听众之间的心理对抗,让对方莫名其妙地感到反感。咱在面试中,到底是想和考官玩心理对抗,让考官郁郁而终呢?还是想和考官在情感上形成共震、琴瑟和谐咧?除非你参加面试的目的就是玩弄考官,否则正常人都会选择后者。
【专家药方】专家认为,在沟通行为学上,要想和听众共震,就应该多使用“我们”、“咱们”等包容性比较强的词汇,比如“咱们公务员在工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XXX问题”、“作为公职人员,我们应该牢记XXX”,这样会通过你强大的语言,来影响和改变考官的脑电波,让考官在潜意识里,已经把你当成了自己人,从而达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共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