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为缓解停车难,北京此前不断推出相关政策。2011年实施的“购车摇号”,限制了无数购车人的权利,也让首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的时间延后了11个月,客观上减缓了停车难的升级。之后,通过上涨中心城区停车费的方式,以经济杠杆来平衡,但还是未能根治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
为此,“北京交通部门建议,把拥有(购买或租赁)停车泊位,作为申请小客车摇号的资格审核条件之一”——这条消息一出,刺痛了不少苦苦摇号和争抢车位的市民。难解的首都交通问题,因摇号难、停车难再次被置于风口浪尖。虽只是“建议”,不过,其引发的公众质疑、不满,仍值得深长思之。这背后,其实是对城市如何治堵、公共政策如何制定的一些思考。
【标准表述】
[影响]
停车难,是北京城市管理中的紧迫难题。机动车,是首都治堵、治霾两大工程的交汇点。一定程度上,机动车驾驶人既是“堵”和“霾”的制造者,又是受害者。城市的环境容量有限,北京再也无法承受前些年那样的机动车爆发式增长了。用车成本的上升和出行权利的受限,是一种客观趋势。但是,对于车位成为摇号的审核条件所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表面上看,政府从数量上控制了机动车数量的增长,但这客观上会剥夺部分人改善出行质量、选择出行方式的权利。把本来应该进入寻常百姓家庭的交通工具变得富人化、精英化。此政策所带来的影响,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北京市的停车位是一种紧缺资源。在如此苛刻的条件下,会出现车位造假现象。
其次,许多小区对于车位申请的条件是,先要拥有一辆车,这会变成买车变成“鸡生蛋”和“蛋生鸡”一样的复杂问题。
再者,当车位成为门槛,车位这种资源也会转瞬变成抢手的资源,继而北京市的车位价格很有可能会超过北京市的房价。
最后,更为重要的,在摇号概率极小的情况下,以停车泊位作为申请小客车摇号的资格审核条件,既改变不了中签率,还造成了摇号程序上的繁琐。此外,即便拥有了停车位,也无法保证就能摇到号,若是摇不到号,或者等上若干年才能上牌,不仅造成车位资源浪费,民众还要白白搭进去不少冤枉钱,这给民众在经济上带来沉重的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政策的改变,无法对市民带来真正的实惠,反而增加了程序上的多余,这样的政策之于城市管理和百姓利益,无实质性的意义。
[措施]
要真正解决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难题,一是需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在拥堵、污染的根源上做文章,让人体会到不买车的好处才是问题的关键。这一方面依赖于城市坚持营造公交优先的社会氛围,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与舒适度,降低公交票价,让民众切实感受到公交经济实惠、效率高的优点。另一方面,城市应该重视自行车族与步行者的权利。
二是严格控制公车的增长率与出行率。政府应做出表率,减少公车,引导不买车的消费潮流。公车过多不仅影响环保,增加交通压力,而且容易造成腐败和浪费。减少公车数量与使用频率,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我们的官员像纽约市长、伦敦市长那样坐地铁上下班,这将比“摇号先拥有停车位”更有说服力。
此外,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应以最大化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诉求为目标。在资源极度稀缺的当下,尤其应该尽量避免简单地靠提高门槛、加强管制来减少需求。城市治理是复杂的难题,“堵”要科学,“疏”更紧迫,只有最终加强和改善公共产品的供给,才能彻底解决停车难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