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的原因】
一是行业就业门槛日益抬高
过去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据产业半壁江山,众多打工者尚能游刃有余地穿梭,近两年,随着产业的不断优化升级,对工人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随遇而安的打工者生存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小。
二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化
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蚁族)的出现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密切相关,包括我们的地区差异也比较大,大学生从农村或者小城市来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后,就希望留下,改变他们原来的生活状态。这还是个社会形态的问题,要重视。
三是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轨
如果农民工技能水平停滞不前,必然与沿海新兴产业发展要求脱轨,走出去的路将更加艰难。而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严重缺乏实践经验,也与用工市场脱轨。
四是高等教育扩招的人才拥挤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深入,越来越多的本科学历以上学生走向就业市场,大学生从之前的天之骄子到现在的随处可见,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择业环境和雇佣行情。
【当前形势】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做好就业工作任务艰巨。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在劳动力供大于求压力持续加大的同时,用工结构性矛盾愈加突出,劳动关系不稳定因素也呈现增长趋势,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第一,劳动力供大于求矛盾仍然存在,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从总量上看,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仍处于高峰期。据测算,“十二五”时期,年均城镇新增需就业人员在1400万人左右,而经济增长每年能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约900万个,加上补充自然减员约 200多万个岗位,仍存在较大的岗位缺口。此外,在农村还有约一亿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就业。
从结构上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等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低技能劳动力供大于求和高技能劳动力短缺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企业“招工难”和求职者“就业难”并存。从区域上看,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一些中心城市用工短缺的同时,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城市、少数民族地区“就业难”问题仍较突出。
第二,经济增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将可能对就业带来不利影响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然难以完全消除,世界经济复苏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国际需求增长乏力,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趋势,由此引发的国际贸易摩擦、贸易纠纷持续增加,国内部分外向型企业、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并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就业波动。国内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新的困难和挑战不断出现。特别是受货币投放等因素影响,通货膨胀预期趋于强烈,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面临更大困难。“十二五”时期,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等工作,也将对相关地区、行业的就业增长,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第三,促进就业政策体系还有待完善,重点人群就业问题仍很突出
促进就业政策仍然存在城乡、地区差异,就业援助等扶持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力、非本地劳动力就业还受到户籍等因素制约。创业仍面临税收优惠力度不够、贷款难度大、场租费用高等问题。职业技能培训多头管理,重复统计、培训质量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农民工培训监管和考核约束机制不够健全,截留冒领农民工培训资金现象时有发生。培训补贴资金投入渠道分散,使用效率不高。
重点人群就业问题仍很突出。未来几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仍将保持年均660万人的增长态势,而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增长相对较慢,同时,现有教育培养方式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就业岗位需求的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很严峻。农村劳动力特别是目前仍在农村、年龄较大、非农就业技能较低的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比较困难。已经转移就业的“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其就业观念由单纯的打工挣钱向追求职业发展转变,并希望较稳定就业并融入城市生活,但受自身专业技能较低以及就业制度等影响,其就业仍大多处在不稳定、低质量状态。残疾人、“40、50”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劳动者等,实现就业十分困难。受经济转型、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生态保护搬迁等因素影响,相关企业职工和劳动者的就业安置任务更加艰巨。
【就业方向】
一是新兴专业人才浮出水面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过去一些不起眼的专业或根本就没有的专业人才将开始走俏。比如虚拟空间、宇宙开发、网络市场、网络安全、轨道交通、危机公关、国际谈判、环境保护技术、谍报开发与管理等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浮出水面。
二是战略型管理与专业人才受宠
由于企业战略经营模式的逐步普及,战略型新兴行业受到追捧,战略型管理人才和战略性的专业技术人才(比如,能源、环境、航天、生命科学等领域)将备受青睐。
三是新能源人才前景大好
由于2011年欧美国家将仍被经济危机所笼罩,而中国市场的继续扩大将伴随着世界能源的紧缺,中国部分传统的生产制造业将会受到限制,但新能源产业会特别受到重视,并将在各行业中脱颖而出,新能源专业人才前景大好。
四是涉外管理人才供不应求
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涉外的国际性人才,比如危机管理人才、国际谈判人才、国际法律法规人才、国际金融人才、国际贸易人才、跨国开发与管理人才将供不应求。
五是金融、信息人才更为抢手
由于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国民对理财认识的加深,特别是在经过了金融危机之后,金融专家、银行家、信用社和商业银行管理、货币流通所需的信用卡管理人员将更为抢手。
信息技术业人才也会继续吃香,网络开发人才、软件工程师、游戏工程师、市场营销人才等需求量大。
六是创新创意、策划人才紧缺
从中央到地方,都在重视与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之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引发了创新创意人才、商务策划人才、会展服务人才的紧缺,2011年这一趋势仍将继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