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了解公路收费的背景
2、理解公路收费中出现了那些问题
3、针对收费乱象中的问题采取什么有效措施
【背景链接】
从京藏高速公路大堵车,到郑州黄河大桥等“名桥”违规收费;从一些地方公路超期收费,到高昂物流成本助推蔬菜价格上涨……公路收费问题引发舆论持续关注,换来相关管理部门积极回应: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开展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日前,山东省率先公布实施方案,明确8种公路立即停止收费。
相关部门严格要求,各地积极响应,收费公路的清理相信能“给广大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但也要看到,违规收费现象仍然比较普遍,清理执行仍有难度。
【标准表述】
【内涵】
我国的收费公路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政府还贷公路,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利用贷款或者向企业、个人有偿集资建设的公路;一种是经营性公路,即国内外经济组织投资建设或者依照《公路法》的规定受让政府还贷公路收费权的公路。
【存在问题】
我国收费公路政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划分为两大类,
一是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划分不清晰,没有随着政府财力的增长,逐步增加公路的政府投资,更多体现公路公共产品的特性,体现《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的“以非收费公路为主,适当发展收费公路”的原则,结果导致收费公路的数量不论是在绝对数还是相对数上都偏高,人民群众不满意。
二是相当数量的收费公路没有能够严格按照《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收费,不该收费的收费,收费期满了仍然继续收费,收费标准远远高于投资等等,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公路使用者的利益,加大了社会的通行成本和负担,也不利于树立公路管理部门的良好形象。
【深度分析】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地方为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而提出的口号。在我国的公路交通事业取得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痛感到,不合理的公路收费反过来在侵蚀着百姓利益,并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新瓶颈。在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如果面向市场的终端生产环节利润过低、而中间或基础环节利润过高的话,对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的发展将是致命打击。
贷款修路,收费还贷,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政府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出台的修路模式,它确实大大促进了公路的建设与发展。如今,我国政府的财力已非当年所比,让大部分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公路回归其公益性质并不是不可能的。但由于收费公路政策能给地方政府及收费企业带来巨大利润,因此,尽管许多公路“收费还贷”已演变成与民争利的掠夺者、地方政府和企业追逐利益的“提款机”而屡遭公众、媒体抨击,并多次遭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议案质疑,但是,公路收费大战并未偃旗息鼓,站点密、收费高、罚款乱犹如血盆大口,吞噬着民众利益,成为民生的一大负担。众多的收费站卡如同“肠梗阻”,使不少高速路变成了低速路,大大降低了公路使用效益,令百姓怨声载道。
民众在购车、用车过程中,已缴纳了车辆购置税、车船税、燃油税等各种税费,本应享受免费公路这种公共资源的服务,而他们却要为公路的高收费、高罚款、高腐败二次“买单”,这是极不公平的。我国已成为汽车生产、销售和使用大国,越来越多的汽车正在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因此,决不应该让不合理的公路收费方式延续下去了。
【措施】
公路收费政策为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公路收费所存在的问题,也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一大积弊。究其原因,既有法规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也有执行不力、收支不透明的问题,更有地方和部门利益寻租的问题。制度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推进机制创新、提高制度执行力,是治理公路收费的治本之策。
第一,治理公路收费,必须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我国收费公路多、收费较高、对经济发展影响大。因此,要治理公路收费,就必须首先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严把准入关。如收费公路的性质和范围、建设和运营以及收费期限的终止与移交等都应按国家规定严格审查把关;对收费站点的设置理由、收费标准、通行费的收取与管理以及设施和人员的配备等都应有明确界定,并须举行听证,广纳民意,严格准入条件,从源头上对各种公路收费进行制度化约束,坚决避免地方政府公关性收费和巧立名目乱收费。
第二,治理公路收费,必须建立严格的退出机制。目前,我国公路建设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政府贷款修路,另一种是经营性贷款修路。按照有关规定,收费公路的收费年限期满后,必须停止收费;政府还贷公路在收费期满前已还清贷款、还清有偿集资款的,也必须终止收费。然而现实的情况往往是收费站一旦建立就收费难止,即使贷款已经还清,收费仍不终止,甚至有的地方还把政府还贷公路转变为经营性公路,继续创收,使公路收费成了“无底洞”,这充分显示了现有法规对地方政府收费权力制约的乏力。因此,要治理公路收费,就必须建立严格的退出机制,严格刚性约束,不论是何种方式的公路收费,结束期限一到,都必须坚决停止。
第三,治理公路收费,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监督是治理公路收费的重要手段,而实行信息公开是实施监督的基础和前提。如果信息不公开,公众对此一无所知,就谈不上监督;没有监督,公路收费就成了一个摸不透的“黑洞”。只有将公路收费的年限、标准和管理等全部向社会公开,公众监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提高监督成效。如每年到底收了多少钱、运营成本是多少、收费用到哪里去了等,都应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部门履行职能是实施监督的关键和保证。有些公路收费规定在个别地方执行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能部门监督不力。目前,我国公路收费多数靠内部监督,缺乏社会信任度,而审计、财政等部门监督又往往不到位,导致公路收费乱象频出。实践证明,只有加大监督力度,创新监督方式,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公路收费问题,让民众收益。
最后,要彻底根治公路乱收费顽症,关键还在于执行。要规范公路违规收费,遏制地方的投资冲动,必须推动公路收费相关信息的彻底公开。只有实现收费相关信息的公开,才能防止公路变成“私路”,沦为少数部门和个人损公肥私的工具。按《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政府还贷公路的车辆通行费,“必须全部用于偿还贷款和有偿集资款,不得挪作他用”。而部分地区百公里公路养活400余人的消息,却让人怀疑:高额过路费有多少真正用于指定用途?这暴露出,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和企业内部可能存在效率低下、利益交换等深层次问题。
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雷声大雨点小”,光是喊喊没有行动。与其指望地方政府自查自纠,不如派出中央督导组来个公开审计,将各地公路收支情况进行公示,让老百姓看个明白;与其指望地方政府自觉降低收费,不如在广泛听证的基础上,制定一个合理的收费标准,全国统一执行。同时,还要加大曝光力度,让新闻媒体、老百姓参与到监督队伍中来,对地方公路乱收费现象进行监督、批评,提出合理建议。
【课后练习题】
老王是一位40多岁的老司机,他告诉笔者,一些地方的公路部门和交警执法车在公路上围追堵截,钓鱼执法现象严重。一次他的车在某地被路政部门拦下,工作人员过来看了看车辆,开了一张500元的罚单,说是车辆超载,经过几番讨价还价,最后交了200元了事。公路收费能还价,不得不让人怀疑其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结合实际问题谈谈你对公路收费乱象的看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