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分为广义思维和狭义思维,广义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而狭义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思维的过程实际就是对外部信息进行内在的加工处理过程,它是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面试的过程实际上,也表现出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认识面试,先从面试思维开始。
在面试中,很多考生因为缺乏对面试思维的了解与学习,未能很好把握题意与考查要点,常规作答或随意作答,导致结果不理想。专家根据多年面试研究经验,总结得出,面试就从专业角度与职业思维去思考、去作答,这也是当前面试的新趋势——专业专项。本文将为考生详细以下四种能够有效应对面试的思维,即职业思维、横向思维、纵向思维,并结合实例作简要解析,为考生面试备考助力。
一、职业思维
(一)基本定义
从进入面试考场的那一刻起,考生应明确自己应该从考生、公司职员或者工作人员去思考,而应该是以招警的角度去思维,如报告警察以警察的职业特征去思想,报考税务部门以招警身份去思维,等等。这是因为招警本身也是一份职业,也有职业道德要求,更多职业素养的要求,这与一般工作不同之处是身份的不同,决定了视角的不同。职业思维要求要求考生必须站在以一个公务人员的身份站在政府的立场上去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
注意了这种思维,才能在面试过程,作答中有的放矢,答题更有针对性,表现出政府思维,拉近与考官之间的距离。理解了这个思维,才能避免在面试中以自己喜好去答题,避免作答关键信息没抓住的问题。
(二)训练方法
招警考试不仅要求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求有较好的整体素质和技能。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考生要时刻提醒自己:我要求职的是招警,是政府的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我的所思所学、所作所为都应该从招警的角度展开。
同时,考生可多关注时事新闻,适当了解当前的热点话题,特别是关系到国家方针政策类的,如政府发布的施政纲领和工作报告,报考地方的考生,如上海市或北京市,还要及时获悉当地政府的最近一年的政策导向,关注一下当前政府最为重要的工作有哪些。学会以政府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
例题一:现在很多人对“官二代”、“富二代”等词很敏感,对此,你如何看待?
【专家解析】 本题测评要素是综合分析能力,结合招警这一特殊职业角度,考生就应理性客观去分析问题,透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这是其一。其二,考生还可以结合岗位特点去思考,如报考民政部门,可从弱势群体关注角度思考作答;如报考宣传部或文化部门,可从舆论引导和管理去作答;如报考是警察或公检法,可从公平正义角度去思考。这样答题更显得个性与作答的针对性和方向性,就是职业思维的导向。
例题二:近有媒体报道,安徽两位民警现场目睹一名17岁的超市女收银员被歹徒连捅10多刀遇害。对此,你怎么看?
【专家解析】 本题作为一般的考生都能理智地思考,知道人民警察的职责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治安秩序和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自由和合法财产,显然这两位民警是失职行为,能抓住题的核心。但是,如果是一名招警或警察类考生,他的作答首先应该是“表态”——两位民警的行为是不能容忍的行为,是严重的失职行为!其次才是从职业职责来说明这一行为的错误。因为这一试题作为警察类考题,还考查了考生职业思维,考查了考生的正义感以及对职业的意识,还是一道意愿性问题。
二、横向思维
(一)基本定义
横向思维,是指我们思维过程横向、往宽处发展,这一思维可将问题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与分析。拓宽自己的思维面,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横向思维过程是将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将一个问题分析更为全面,而作为招警,在实际工作中,是需要这一思维方式,这也是综合分析能力这一测评要素测评的原因和重点。考生在实际思考和分析问题时,能很好地运用这一思维,可有效地将问题阐述更为明白,更为透彻。
(二)训练方法
招警面试不只是考查考生的知识储备,还考查考生对时事的关注,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否多角度去分析问题的关键和现象的本质。这就要求考生能够从一个核心点进行多角度思考,考查考生能否全方面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平时在关注时事时就要学会多角度去分析,全面性地分析现象和问题。
例题:近来,“异地高考”话题受到高度关注,各地都相应推出相关政策,包括“北上广”。对此,你怎么看?
【专家解析】 显然,很多考生都想到“异地高考”是教育制度的改革,打破了户籍制度的限制,促进了“教育公平”。但是我们考生可进一步去思考分析,“教育公平”是一个大概念,包括有“教育机会的公平”和“教育过程的公平”。这显然又是深入的两个角度,逐步去分析作答。本题明显偏向的是“过程公平”,但是关注时事的考生,实际作答也可略谈当前教育“过程不公平“现象,表现出考生对时事的精准理解和更深的理解,显得更符合一个招警的要求。
三、纵向思维
(一)基本定义
纵向思维是指我们的过程可以从分析对像的不同层面切入,逐步深入性去思维分析问题与现象,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与现象的本质。
这一思维可以帮助考在分析问题更有深入,与横向思维相互补。具有这种思维,可很好地对事物的见解和现象的分析入木三分,透视本质。把握了这一思维方式,在论述观点时,可做到重点的论述;分析问题,可深入地得到独到的观点。在实际的面试过程中,更显考生的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
(二) 训练访求
纵向思维是将问题和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层层剖析,是递进式思维,可深层次去把握本质和规律,透视出考查的要点与核心点。这在综合分析能力测评时,表现更突出。但可惜的是,很多考生在实际表现的是浮于表现,浅尝辄止,让考官不能很好知了考生的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不能很好地综合考量一个考生。因此,考生在平时,就要学会深入地去分析问题,把握现象的本质和事物的发展规律,更加精准理解理论政策的背景。
例题:某农夫养了一只鸡,鸡每天下一只蛋。农夫想,如果每天多喂1倍的饲料,鸡就能多下1倍的蛋。从此以后,农夫就每天多喂给鸡一倍的饲料。结果,鸡越来越胖,再没下过一个蛋。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专家解析】 这是一道寓言故事类题,答案是不限定的,观点有很多。但在答题时,很多人却未能表现出很强的分析能力与逻辑思维。真实的分析和作答过程应该是:这个农夫的作为是求得心切,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不能从实际出发,不知道如此行为是不可能达到目的,是不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如果作此分析,答案就一目了然,而且有层次、有深度、有道理。可给出的启示有三点:一是做事不能急功近利,二是凡事应从实际出发,三是做事做决策应该尊重客观规律,再结合现实去分析。可谓大为出彩,更吸引考官的关注。
总结:在实际面试备考过程中,需要考生准备的很多,但是认识面试,就得从面试思维开始,真正认识面试,才能真正明白面试是什么、考什么、怎么考,复习才更具有针对性,答题更切中题意与考核要求。除以上三种思维外,面试还要关注和理解其他思维方式,如辩证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等。常言道,“有备无患,常备不懈“是成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