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现代化冲刺:重塑 转轨 革新
向基本实现现代化冲刺,意味着不再是在原有发展轨道上的机械加速,而是一种重塑,一种转轨,一种革新。
高标准进行战略谋划
今年4月,《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颁布后,苏州“零时差”跟进制定实施纲要,把自己作为示范区中的示范区,在更高标准上加以谋划。
早在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大潮来临之前,相关思考便已进入苏州决策视野。“把小康与现代化共同勾勒,是近10年来苏州战略思考的基点。尤其是在具备全面小康基础后,整座城市对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追求更加热切。”苏州市人大议案工委主任高志罡说。
对照江苏省定《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在42项可统计指标中,到去年底,苏州有17项达到目标值,有31项达到目标值的80%以上,总体实现程度达85%。“我们测算到2015年,42项指标中有38项可达目标值的80%以上,总体实现程度可达90%以上,基本达到省定现代化指标要求,再用10年时间建设更高水平的全面现代化。”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说。
以战略的高度布局基本实现现代化蓝图,苏州不容错失任何一个珍贵的瞬间。突破资源土地瓶颈,加速推进区域整合,太湖苏州湾建设如火如荼,逐日刷新的空间感彰显苏州的紧迫感;极目远眺,对接国际先进地区,苏州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舞伴”。“基本实现现代化考验着苏州的战略眼光和超前思维,也考验着苏州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和决心。”苏州市市长周乃翔说。
在既定蓝图上精准落子
依照规划,苏州到2020年,要达到人均GDP1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万元。而在2012年底,这组数据分别为11.4万余元、3.8万元、2万元,差距明显,驱使苏州必须落子精准。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苏州在立足“好字当头”的同时,人均GDP年增速不能低于8%,城乡收入必须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拥有较好基础的苏州,提升生态文明无疑是一场硬仗。为此,苏州的生态补偿一开始就由人大推动,直接以地方立法形式确定下来。苏州市农委信息与产业化处副处长周为友介绍,当前苏州着力推进百万亩优质粮油、百万亩高效园艺、百万亩生态林地、百万亩特色水产基地的“四个百万亩”工程,捍卫生态底线,还开出2000亿元的生态“大单”,用“抓铁有痕”的决心还市民一份环境的清新。
现代化的核心在人,重点在民生。根据规划,到2020年,苏州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达2.3人,每千名老人拥有各类养老床位数40张,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目前苏州在这方面尚显不足,尤其是农村地区。“现代化的难点和薄弱点在农村,所以要把更多财力和物力投入到农村。”昆山市委书记管爱国一针见血。
苏州是一座具有浓郁“书卷气”的城市,要提升现代化的品味与格调,则需要充分唤醒文化自觉。目前,苏州正积极推进“书香城市”建设,培育新的文化选择和文化创造。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蔡丽新表示,要以越来越强的“文化力”,让苏州书香代代相传。
精准落子涉及方方面面,于是,具有忧患意识的苏州人把思想解放在先,把问题预想在先,把对策制定在先,在一张既定的蓝图上,加快推进各领域、高层次的现代化建设。
凝聚奔涌向前的追梦力量
基本实现现代化对苏州而言并非唾手可及,而须攻坚克难。内部转型负重前行和外部经济低迷徘徊的双重压力,发展的冲动与资源的掣肘,令苏州常怀清醒与警觉。比如,眼前的上海自贸区将产生虹吸效应,还是溢出效应?置身苏州,许多人都在谈论这个问题,都在观察其对苏州发展带来的影响。
挑战远不止这些。当下新科技革命和新工业革命浪潮中,诸多不确定因素凸显,“打开国门,机会遍地”的时代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发展机遇稍纵即逝。以融通古今、跨越内外的大视野,以破釜沉舟、开辟未来的大信心,苏州人果敢“操盘”:纳米产业异军突起,知识产权专利审查中心横空出世,核酸生命科技园抢占高地……太仓市委书记王剑锋说:“在很多领域,我们必须迎接这场脱胎换骨的裂变。”
自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历任执政者都有一句不约而同的口头禅: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现在,睁开眼就想着该怎么干,唯恐接力棒在自己手上掉落。”张家港市委书记姚林荣说。
历经沧桑的苏州,有一种力量在升腾。这力量,来自于对现代化梦想的不懈追求。为了历史的责任,为了国家的使命,为了自我的承诺,再造新天堂,苏州准备好了!
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正在通过经略现代化的方式,实现自己的复兴之梦。或者说,正在以复兴之梦为精神动力,经略着现代化的宏图大业。
简单恢复历史旧貌,绝不可能实现复兴的目标。只有创造一种融合古今中外的新兴文明,才能恢复曾经有过的世界一流的兴盛状态。因此,苏州的复兴之道,当是改革创新之道;苏州的复兴之路,更应成为一条新兴之路。
正如近代欧洲文艺复兴并没有原版复制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而是带来了新兴资本主义文明一样,苏州的复兴必然也不会再造一个封建时代的“人间天堂”,而一定会以“现代化示范区”的姿态,率先勾画出一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壮丽画卷。
很少人像苏州人那样,曾尽情享受过古代物质、精神文明的果实,又感受了从“天堂”跌下尘埃的失落。所以,当代苏州人对吸收现代先进文明那样如饥似渴!不论是上世纪70年代兴起乡镇工业、80年代兴起外资企业、90年代兴起开发区,新世纪以来兴起现代服务业,都激荡着创业、创新、争先、争优的精神。
要新兴,就要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苏州古城、苏州园林、昆曲、苏绣是今天需要保护和弘扬的宝贵遗产,而伍子胥、计成、魏良辅、沈寿等先贤留下的是更为宝贵的精神文化传统。如今的苏州人除了继承发扬先辈留下的改革创新精神外,还需要远超古人的气魄与智慧。
要新兴,就要正视短处且痛下针砭。各行各业,时时刻刻,都要向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看齐,敢于亮出种种短板甚至弱点、盲点、污点,即知即改,珍惜机遇,绝不宽纵自己。苏州正在这样做,也必须这样做。要知道,干将莫邪宝剑,磨砺自出锋芒。
要新兴,就要敞开胸怀学习全世界。近20年历史的苏州工业园区,既学新加坡,又学日韩、欧美,从高端制造业到现代服务业,从城市建设到公共管理,带动了江苏,启发了中国,更贡献了一个重要结论:开放将有力促进改革,向世界学习永无止境。
也许不用太久,苏州“复兴指数”将达100%。即使那样,新兴之路也永无终点。复兴,是告慰辉煌的历史;而新兴,则是赢取更加辉煌的无限未来。苏州将如此,中国更将如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