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链接
2011年8月6日,“两江新区与新十年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座谈会围绕两江新区如何创新发展模式、如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缩小“三个差距”等问题进行,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工作产生启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把两江新区建设成为全国缩小“三个差距”先行区》课题研究,是国内首个系统研究缩小“三个差距”的重点课题。由于“三个差距”研究切中西部大开发和中国模式转型的若干重大问题,课题组在座谈会上公布的研究报告,引起与会部委领导、专家高度关注。与会专家认为,国务院批准设立两江新区,是西部大开发的开篇之作,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大动作,一个重大的战略举措。
(二)怎么看
1.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1)基础设施落后;
(2)生态环境虽局部有所改善,但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扭转;
(3)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
(4)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严重滞后;
(5)人才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等。
2.意义
(1)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重大战略部署;
(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将大大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三)怎么办
第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和切入点。加强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关系农民当前生计和长远利益,关系全国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继续加快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为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打好基础。基础设施建设事关西部开发全局。要从战略高度着眼,注重科学布局。加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条件成熟一批,开工一批。加大投入力度,保证工程质量,重大工程要干一项,成一项。
第三,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实现小康的重大举措。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旱作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
第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是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的根本大计。
第五,积极推进重点地带开发,加快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贯彻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区域发展指导方针,依托水陆交通干线,重点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第六,加强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
第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西部地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入西部开发,是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根本性措施。
第八,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是持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保障。要继续保持用长期建设国债等中央建设性资金支持西部开发的投资力度,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西部开发专项资金。
第九,西部大开发,关键在人才,特别是领导干部和高层次专业人才。加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第十,加强西部大开发的法制建设和组织领导,是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基本保障。要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开发欠发达地区的经验,结合我国西部开发的实践,本着注重实效、突出重点、逐步完善的原则,加快西部开发法制建设步伐,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法律保障。
(四)怎么考
专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命题:
命题角度一:以西部大开发作为背景,具体到西部某一地区,分析这一政策会给该地区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思考该地区应如何利用好这一政策优势。
命题角度二:针对西部大开发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与东部发达省份的差距,探究解决之道,或是对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进行分析。但设问的切入点可以是相关的政策文件、东西部经济发展数据对比、领导发言等等,就某个具体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问,也可能是一组材料,连续设问。
命题角度三:西部大开发的某些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可能会引来群众的不理解,比如交通建设涉及的拆迁问题,设置具体的工作场景或是以发生的某个具体事例来作为切入点。针对这些不满、不理解,应该怎么样来协调,如果涉及情况核实等问题,怎么样来组织调查等等,都已可能成为设问的点。
命题角度四: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问题、生态保护问题是考查的重点,命题角度多围绕存在的困境以及解决办法来展开,特别是西部旅游资源、油气资源开发过程中面临的生态环境破坏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