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概述
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有超过50%的在校大学生期望进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体制内单位。这是日前发布的《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显示的。该报告由中华英才网组织专家调查撰写。--《科技日报》职业规划
今年的公务员考试还没开始,但身边不少同学已经开始买参考书、报培训班,希望年底能考上公务员或挤进事业单位。看看《中国经济周刊》的最新报道,便能明白大学生为何对“体制内”单位如此痴迷--据报道,有的“体制内”单位,员工花市场价1/8的钱就能在北京闹市区拿下一套房;有的“体制内”单位,年会抽奖最差也能得到一台iPad2;有的“体制内”单位,只需花一块钱就能吃一顿丰盛的午餐……--《新华网》
大学生就业一心追求体制内、有编制--都说大学生就业难,可在今年青海省城举办的几场招聘会上记者发现,面对众多企业的热情,很多大学生毫不动心,眼睛只盯着机关、国企和事业单位,一心追求体制内、有编制,这成了求职成功的一大障碍。--《西海都市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但很多大学生依旧向往去企、事业单位,因为他们普遍认为,这些单位稳定性高、福利待遇好。
另据相关机构对大学生就业意愿调查显示,35.4%的大学生愿意去党政机关工作;18.9%选择国有事业单位;13.6%选择国有企业;仅有1.3%的大学生选择去民营企业。
--《中国经济时报》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2013就业蓝皮书》,恰逢今年为大学毕业生“史上最难就业年”,目前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自主创业比例逐年攀升,但“体制内”依旧是大学生最爱的饭碗。 --《经济观察网》
模拟题
在一次对于在校大学生的就业期望调查中,有超过半数的在校大学生渴望进入体制内单位工作。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2013年被誉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多地举办的招聘会上面对众多企业的热情,很多大学生毫不动心,眼睛只盯着机关、国企和事业单位,一心追求体制内、有编制,这成了求职成功的一大障碍。据统计,超过50%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期望进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体制内单位。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冷静对待、理性的分析。我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深层次原因是我国的就业渠道过窄、应届大学毕业生择业观念不合理等。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体制内”的单位待遇福利相对完善,工作相对稳定,这是很多大学毕业生选择“体制内”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反映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国人对安全感的缺乏。
其次是受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的影响,中国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体制内”的工作社会地位高,受人尊重,这也是很多大学生选择“体制内”的重要原因。
再次是就业渠道单一,就业形势严峻。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曾经象征着高福利、高收入的的外资企业已经风光不在。这也使得众多高校毕业生选择相对稳定的“体制内”工作。
这种现象会对我们的国家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首先,大部分高校毕业生优先选择到“体制内”,这会为我们的“体制内”单位注入新的活力。应届大学毕业生掌握着最新的知识,推动着社会的潮流,他们的到来必然会带来新的活力,促进“体制内”单位的发展。但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选择“体制内”,会造成人才的过分集中,不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也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不利于体制外企业人才的引进,最终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其次,大部分学生选择“体制内”单位,会对社会风气造成一定的影响。选择体制内的工作是传统的官本位思想的一种表现,这不利于科学合理的择业观的培养,不利于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养成,不利于经济的平衡发展。
再次,“体制内”热潮的发展,会使得很多“中立”者盲目跟风。但现实表明很多进入体制内的人并不真的喜欢体制内的工作,最终导致他们工作懈怠,影响了单位的工作效率。
针对这种种弊端,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加强引导,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教育,使广大高校毕业生树立健康的择业观,使人才能够在各个行业自由、平稳、健康流动。消除传统思维对当地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其次要努力构建社会公平,构建公平合理的社会保障机制。使所有的社会劳动者公平的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大力扶持其他产业良性发展、持续发展,并完善社会各项福利和保障制度,让各行各业都能有安全感。
再次要努力发展经济,扩宽就业渠道,和就业领域。为优秀人才提供实现自己理想和价值的舞台。
只有我们采取以上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努力构建社会公平、提供更多的机会,大学生争先恐后进体制的局面一定会得到改善,人才资源一定会在各行各业之间合理流动,我们的经济和社会也一定会良性发展、进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