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1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三项措施。新闻一经发布,媒体、学者和网民便给予强烈关注,认为国务院简政放权的“新年第一炮”,让所有人感受到了政府攻坚的决心。
《第一财经日报》称,新一届政府“壮士断腕”的魄力让外界刮目相看,密集地推进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其实是抓住了改革的要害,犹如庖丁解牛,“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京华时报》引述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的话称,此次国务院再推出三举措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在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扫清制度上的障碍。《中国青年报》等媒体评论认为,从2013年第一次总理记者会,到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再到2014年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三个“第一次”,简政放权自始自终都是“当头炮”,从中可以一窥新一届中央政府“自我革命”的决心和“壮士断腕”的勇气。
一些媒体分析指出,国务院推出的三项措施,将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瓶颈”。《东方早报》称,进入新一年,国务院将简政放权作为“当头炮”,并推出三项措施来保证这个目标的推进,这将对革除目前存在于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瓶颈”起到直接作用。和讯网等媒体称,新推出三大举措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的又一次突破。比如,此次进一步明确原则上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将大大规范行政审批事项,部门的利益也可得到有效制衡和遏制。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厘清和理顺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释放改革红利,助推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转型升级。
“审批事项朝‘负面清单’管理方向迈进”的表述也引发了广泛关注。《北京商报》等媒体称,这次常务会议祭出的法宝是审批事项的“负面清单”,以公开、透明为抓手,让审批权在阳光下运行。这意味着审批权改革不再是量变,而是质变的问题。《第一财经日报》、《东方早报》等媒体称,审批事项朝“负面清单”管理方向迈进,对市场主体意味着“法无禁止即自由”,对公权力则是“法无授权即禁止”。“负面清单”在上海自贸区运行三个月即已证明,这种管理模式简化了企业投资申请程序,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率。可以畅想,审批清单之外的事项均由市场主体依法自行决定,将产生巨大的“正能量”。
还有评论认为,中央政府在生产经营领域再次放权,有助于打破行政区划的封锁。《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国务院在召开2014年首次会议后发布声明称,将重点减少诸如电信业务经营许可、水路运输许可等方面的行政审批。这说明李克强总理把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让市场机制发挥更大作用作为他的首要任务。《北京商报》称,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认为,在生产经营领域进一步简政放权,将有助于打破行政区划的封锁,让外地企业进入,倒逼当地企业去改善经营管理,真正激发市场活力。《京华时报》称,国务院再次取消和下放70项审批事项,以往存在于商品流通间的地区壁垒将随着生产经营领域的简政放权而逐一打破,对地方改革具有很大的示范效应。
另一些媒体则指出,要保证改革承诺兑现,政府还应当推出完善的配套政策。《第一财经日报》称,改革方案无论多完美,都必须依赖良好的执行。这就必须在颁布改革方案的同时,明确方案的执行、监督和问责机制。任何部门或者地方政府不切实落实改革的举措,让总理的承诺落空,那相关责任人都必须问责。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宋世明等表示,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入,要啃的“硬骨头”增多,遇到的阻力加大,必须加快完善配套改革措施。如,大力培育和规范中介机构,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
更多评论的声音指向对改革前景的乐观期待。有网民评论,政府简政放权的举措是“新年的强心剂”。还有媒体分析,中央政府持续推进的改革举措,将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真正为企业松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