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本来准备的好好的说辞,一进入考场全忘了;场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考场上却脸红流汗,抓耳挠腮;其实这是“怯场”在作怪,怯场是一种心理障碍,指的是在人前,尤其是人多的场合,因紧张害怕而不敢说话,或者说话时显得拘谨不自然。研究表明在紧张情绪状态下,人的大脑皮层中形成了优势兴奋中心,从而使保持记忆中枢的内容处于被抑制状态,具体表现是回忆不起熟悉的知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紧张就忘词儿。
公务员考试的激烈程度,大家都知道,能进入面试的肯定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但是“怯场”使得很多考生梦断于此,很多人在走出考场的那一刻,都会很懊恼的说一句“我本来是会的,怎么就没答好呢”,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因此,专家认为,遇到不会答得题目,答不上来并不遗憾,遇到会答的题目,答得不好将会是终生的遗憾。
一、怯场产生的原因
专家认为造成怯场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往往也因人而异。下面几点原因却带有极大的普遍性:
1、评价忧虑。
这是造成怯场心理的最主要的因素。现代心理学认为,在任何存在评价的场合,人们一般很难发挥自己原有的水平。大多数人对自己在初次约会中的表现不十分满意。在面试中,由于评价是单向的,也就是说考官在“裁判”考生,所以考生的忧虑更多,心理负担更重。
2、听众的地位。
如果我们面对的听众比我们的地位高,或者我们认为比我们重要,我们讲话时便感到特别紧张。求职者在评估小组面前的表现往往很不自然,这一方面是因为评价忧虑,另一方面也无疑是因为评估小组“大权在握”。
3、听众人数。
一般人都愿意在“小范围”内讲话。如果听众人数很多,讲话者便会倍加谨慎。因为他们觉得一旦出错或表现不佳,“那么多人”一下子都知道了。过分的小心谨慎加大了怯场的可能性和程度。
4、对听众的熟悉程度。
大多数人在“熟人”面前讲话比较自然。面对陌生的听众我们之所以紧张是因为我们对他们几乎一无所知,而他们在几十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内便会对我们作出评价。
5、准备是否充分。
若讲话者者自己心里觉得自己对讲话准备得不充分,觉得有“出丑”的可能,那他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可能出卖他。
二、克服怯场的方法
专家根据相关研究及经验,认为破除上述心理障碍的办法有以下几种:
1、是平时加强训练。
常用的有效办法有朗诵、自言自语,与陌生人大胆交往、与亲近熟悉的人交谈,多听别人当众讲话等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情景模拟,有条件的考生可以在自己家中,将考场情景还原,让父母亲戚朋友做考官,对自己进行测评,熟能生巧,在这里华图教育送给广大考生一句话“平时如战时,战时亦平时”。
2、是对听众视而不见。
就是自己在发言前,心中有听众,但在发言时,眼中不能有听众,只顾按自己的意图去表达。
3、是“别人也这样”。
通俗地说就是豁出去了,其实也没什么,因为别人也会和自己一样。古罗马着名演讲家希斯洛第一次演讲就脸色发白、四肢颤抖;美国的雄辩家查理士初次登台时两个膝盖抖得不停地相碰;印度前总理英·甘地首次演讲不敢看听众,脸孔朝天。正如战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所说:“每一个新手,常常都有一种心慌病。心慌并不是胆小,而是一种过度的精神刺激。”所以,只要抱定豁出去的心态,人的怯场心理也就会烟消云散了。
4、语言调节法即自我暗示法
具体做法是通过一些有激励作用的内部语言,使积极意识潜入自我意识,直接对自己的思想、情绪产生作用。例如,在怯场心理的征兆刚出现时,可以通过简单、具体,带有肯定性的言语调节自己,比如“我一定能考好!”“我行,我不是一般人”提醒自己不必紧张,对自己要抱有信心。在暗示的同时,也可在头脑中联想过去成功的情境,以激励自己。
5、转移注意法
在遇到较难时,可以先采取主动的注意迁移,减少焦虑,回避这个难题。这种做法可以使优势兴奋中心得以转移。不妨借助间隙去发现考官的诸如服饰、言语、体态方面的缺点,借以提高自己的心理优势,这样就会在自觉不自觉间提升自信,回答问题时也就自如多了。也可以在进入考场之前,活动一下四肢、头部,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使抑制状态得到缓解。运动能缓解人的焦虑就是这个原理。
6、呼吸调节法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消除杂念和干扰。作深呼吸的目的是供给你充分的氧气,帮助你在回答时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声音。这里所讲的“呼吸 ”当然指的是腹呼吸而不是肺呼吸。歌唱家和演员们都知道腹呼吸在控制声音方面的重要性。具体做法是,脚撑地,两臂自然下垂,闭合双眼,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静听空气流入、流出时发出的微弱声音。然后,以吸气的方式连续从1数到10,每次吸气时,注意绷紧身体,在头脑中反应出数字,在呼气时说“放松”,并在头脑中再现“放松”这个词,这样连续数下去。注意节奏放慢,让身体尽量松弛,直到感觉到镇静为止。同学们也可以在平时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放松,这样,在出现怯场心理时,就更容易调控。其实很多心理辅导中都使用这一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