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所上的小学,班上进行分组,一人未完成作业的情况下,会让全体组员罚抄——包括抄课文。这种‘连坐制’让儿子常被牵连,孩子压力好大。”昨天,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向扬子晚报记者爆料,说出了自己的困扰。下午放学时分,记者前往该小学探访,遇到许多家长来接孩子回家,大家反应不一。老师表示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大家的团队荣誉感,教育专家也表示,惩罚如能掌握一个合适的度,在这个范围内,是教育的必要手段。
在“教育减负”叫得山响的当前,学校和老师的任何“风吹草动”都牵动着家长和社会的神经。尽管各种声音褒贬不一,莫衷一是,但总结起来,“点赞”和“炮轰”的根据不外乎:措施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方式是否恰当,是否在孩子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老师对学生实行分组教学,其目的无非是想要通过增压的方式提高每个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班级整体的成绩。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老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必须向孩子们强调:“一人掉队,全组遭殃”之前是“同舟共济,齐心合力”。每个小组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大家之间不单是“有难同当”,而更加是“有福同享”,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认识问题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引导,他们或许很难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们应该特别关注的是:通过“连坐”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的成败与个体息息相关。“连坐”不是要“代人受过”,而是承担自己肩上的那份责任。
教育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更加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未被开发的潜能,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爱好,认识自己之于集体之于他人的价值,认识自己怎样和身边的环境和谐相处……因此,作为教育者的老师,一定要明白“教学形式”和“措施初衷”孰轻孰重。如果没有连坐,老师还可以通过实行“一对一帮扶”,让同学们之间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如果没有连坐,还可以通过“自由结组”让兴趣相同的学生一起进步……
爱里没有勉强。真正为孩子长远计,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美其名曰:还不是为你好;更不是全包全揽,为孩子扛下所有的压力。真正负责的教育者,是用正确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引导,在其身体、心理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向他们解释、让他们明白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如是,孩子才能够成为自己成长、进步的主体;如是,即使“被连坐”,孩子们也将心甘情愿,不会满腹怨言、哭泣着感叹“压力山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