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数百万考生将迎来改变命运的重要时刻。与此同时,高考也在酝酿重大变革。前不久,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
一时间,公众对于高考改革的关注不断升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其中,“分类招考”“学生考试多次选择”“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学校依法自主招生”等描绘出了高考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框架。
高考制度是我国人才选拔和培养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社会流动的重要机制。对于广大学子而言,现行高考制度中“分数公平”的原则,为他们提供了最可把握的机会之窗。然而,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陷入困境。因此,高考改革势在必行!
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人们又不免担心:分类招考能否实现人才合理分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做到客观公正?高校自主招生怎样预防腐败?中西部贫困地区和农村学生会否更显弱势?带着这些问题,半月谈记者近期在东中西部13个省、市进行了深入调研。
高考改革渐行渐近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制度不断探索,为国家选才、学生成才、社会用才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其公平性与权威性得到了社会认可。然而,因“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等弊端日益凸显,现行高考已不能完全适应国家人才培养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正走向前台。
应试教育愈演愈烈
大别山深处的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镇,在地图上难以找到,却因为高考而远近闻名。2012年,9000多名学生从毛坦厂镇走向高考考场,本科上线率超过90%。2013年,在毛坦厂镇参加高考的学生达到1.1万多人。
近日,记者来到了位于毛坦厂镇的毛坦厂中学。在这所学校内,学生们每天从早上起床到晚上放学,除了吃饭和短暂的午休,有超过16个小时在学习看书,不少学生晚上下自习后还会继续熬夜读书。学生不能迟到,不能早退,不能上网,否则就会检讨,严重者将被开除。为了让学生安心学习,政府关掉了镇上几乎所有娱乐场所,这里找不到网吧、KTV……
在当前“按分录取”的高考模式下,毛坦厂中学成绩不小,同时也成为教育走向应试化极端的典型。在全国很多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和广大农村地区,像毛坦厂中学这样的“超级中学”还有很多。在河北衡水中学,学生同样过着每天朝五晚十的生活,就算是站在操场上,每个学生手中也都拿着书本在朗诵,争分夺秒。
“今生只为高考狂,冲进重点孝爹娘”“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高三白过”……很多学校用近似传销式的心理暗示,以呼喊口号等方式不断给学生强化、灌输“高分”意志。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成为“高考梦工厂”,学生则变成了“考试机器”,自身的兴趣爱好无从培养,反复强调的素质教育在高考面前“黯然失色”。加之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带来的种种问题,幼升小、小升初压力剧增,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中学化,考试压力下移,高考指挥棒下应试教育愈演愈烈。
搜索公众微信号"考试吧公务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