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学习、静心思考,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使自己任何时候才不枯、智不竭。”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各级干部提出的这一要求,是对新时期干部学习观的重要阐述,也是当前作风建设的关键内容。
然而,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当前领导干部的读书情况不容乐观一个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心不静。“静心”本是读书、学习与思考的常态,而习总书记说的“静心”又跟普通意义上的安静阅读、深度阅读有所不同,其针对的更是一种心态上的缺乏 “静气”。习总书记曾总结过现在干部学习中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不好读书、不勤读书、不善读书和学用脱节。产生这些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受到社会上浮躁风气影响,一些干部的读书观和学习观滑向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培训学习走过场,汇报论文找代笔,追捧学术头衔而忽视知识充电……如此问题,屡见不鲜。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与学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智慧升华过程。在思想作风上出现的问题必须通过改进学习中去改正。习总书记等中央领导近几年来以身作则,在多个场合下用多种方式提倡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领导人的垂范之下,社会上也兴起了一股读书热潮。领导人的案边书,如《苦难辉煌》、《第三次工业革命》、《旧制度与大革命》都登上了书店的热销榜单。应该说,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全民读书的学习氛围正在逐步形成,国民读书率和图书流通率都在快速提升,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充电”已经成为广大群众的自发行为。
在这样的背景下,干部的学习观更应该与时俱进。习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信息革命与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等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增长、更新速度无限放大。据研究:近50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农耕时代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工业经济时代则需要读十几年书,知识经济时代更是需要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如果干部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中国正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升级转型的全新格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光是体制机制的现代化,更是人的现代化,也就是治理者的现代化。党政领导干部作为治理进程中的引领者,其能力建设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古人所说“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领导干部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领导干部的学习也不只是对技术与知识的学习,更重在精神层面的不断自我更新与成长。既要学习国家治理理念、内涵,坚定制度自信和改革勇气;又要强化民主、法治的理念和提高沟通和信息整合能力,对接多元参与社会治理的时代要求;特别是要在学习中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血液里,融汇在从政行为中,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要在时代洪流中抵挡住不良诱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归根到底是党政领导干部作为党员的品德、党性问题。党政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归宿是提高品德党性修养。
大兴学习之风,永不过时,正当其时。
搜索公众微信号"考试吧公务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