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北京近日公布了2014年企业工资指导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6月17日,今年全国已有10个省(市、区)发布了2014年的企业工资指导线,与去年相比,多地工资指导线的涨幅出现了下调。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工资指导线的涨幅出现了下调,有网友仍感叹:工资指导线只是“看上去很美”,自己的工资并没有按照这个幅度上涨。
【标准表述】
[企业工资指导线成摆设]
企业工资指导线是政府根据当年经济发展调控目标,向企业发布的年度工资增长水平的建议。顾名思义,它只是指导性的建议,并不具备强制约束力。这也就决定了,企业工资指导线,在很多时候未能被企业采用,成了个摆设。而且其往往让劳动者和企业双方都“泪流满面”。
一方面,从劳动者角度说,企业工资指导线有时候确实很“漂亮”,但对比到手的工资,劳动者又往往不得不感叹,工资总跟不上指导线,企业不按指导线标。发工资指导线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风景”。
另一方面,处在企业的立场看,企业要生产经营,就得考虑成本。劳动者的工资是企业直接成本之一,涨工资,严格按指导线发工资,企业势必要增加经营成本,弄不好还会影响企业的生存。于是,“想往企业工资指导线以上靠,但没能力涨工资”就成了企业的感受和普遍心态。
[面临的困难]
首先,企业自身,并未把“工资指导线”作为工资协商的一个谈判基石。受资本逐利天性驱使,资方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力成本毫无疑问成了一种经济自觉,而“工资指导线”既然只是指导,资方当然可以不听。
其次,很难实现“工资指导线”的美好愿景,一个重要因素即企业税负过重。如果能适当地减免中小企业的税负,工资上涨达到“工资指导线”可能要容易一些中公教育版权。
再次,实现“工资指导线”最重要的渠道就是工资协商,但工资协商的平台目前是由工会提供。而事实上,我国企业工会并不强势,人事、财务等均依附于企业,因而很难代表员工推动“工资指导线”的实现。
[如何有效改善现状]
一是推动企业员工表达利益诉求机制的建设,让员工的力量成为执行“工资指导线”的主力军,强化工资协商制度的威信。
二是把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最低工资标准线提高,增长幅度调大一些。除少部分人的工资会较高外,不少人,特别是基层劳动者,其工资水平往往在最低标准线上徘徊。也唯有从快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才有望保障人们特别是低收入者的相关权益中.公教育版权。
三是要设法为企业减税减负,让企业在相关压力减轻之后,具有为员工涨工资的能力和动力。在经济增速整体放缓,企业发展面临多重压力和危机的情况下,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确实已相当不易。因此,减轻企业压力,特别是通过政策扶持、税收优惠等帮扶中小企发展,才有望让企业为劳动者提高工资水平。
公务员行测题库【手机题库下载】丨搜索公众微信号"考试吧公务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