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概述】
近日,北京市丰台区某幼儿园,一些孩子拽着家长衣服不让走,起因是没有为地震捐款。而在丰台另一所初中,老师拿本登记学生捐款数,很多学生跟风捐款超百元。这种行为已经让募捐变了味儿,属于学校和老师强制孩子多捐款。
一些学校或老师以募捐多少论英雄,认为自己的学校和班级捐款不能比别人少,进而采取摊派、勒令、挖苦等方式强制学生捐款,更有甚者竟然直接对幼儿园小朋友说下次要捐“红色的钱”。同时也将这种错误的信息传递给了学生,致使一些学生通过捐款进行攀比,全然让捐款变了味道,更失去了意义。
【预测题目】
一些学校或老师以募捐多少论英雄,认为自己的学校和班级捐款不能比别人少,进而采取摊派、勒令、挖苦等方式强制学生捐款,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慈善是自愿的,也唯有自愿才让慈善变得人性十足,富有号召力。可是,靠行政命令的强制性捐助,却是酸痛的,是一种变味变质的“伪慈善”,是一种“道德勒索”。
其一,学生并没有这种支付能力。动辄上百元的捐款,明显超出了孩子们的承受能力。孩子们并没有这个能力,他们只能求助于自己的家长。有些家长在单位已经献了爱心,如果再另外付给孩子们一份,将会成为家长们的一笔沉重的负担。当下社会,学校名目繁多的收费已经令家长们叫苦不迭,如果再继续“献爱心”,有些家庭恐怕难以承受。
其二,这种走调变形的强捐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孩子们正处于道德和情感的成型时期,应该从小就培养他们的良好品格,对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会有很大帮助。如果进行强捐,很容易造成负面影响,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一种莫名的伤害,这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
其三,这种强捐违背了慈善的初衷与本意。当慈善被一种变相的道德进行“绑架”之后,留给人们的并不是慈善带来的人心温暖,而是演化成了攫取。显然,这与慈善的初衷南辕北辙。强行募捐如果成了一种社会常态,慈善的品质将会大打折扣,这一点不容置疑。
为了让募捐更加人性十足,更有号召力,也更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应该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方面,应多给学生一些爱心教育,教给学生真、善、美的思想。一位教育家说过,“学生需要的不是我们教他怎样去帮助别人,他们需要的是为什么要帮助别人。”如果我们不能从思想上让学生理解爱的内涵,他们永远无法明白爱的存在。
另一方面,规范和约束捐款行为,杜绝强捐。我们要倡导大家献爱心,更要尊重大家捐款自由,用真诚去感动大家,用善良去关爱他人,让我们携起手来,建设我们更加美好的社会。
公务员行测题库【手机题库下载】丨搜索公众微信号"考试吧公务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