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背景:
2014年5月7日《河南商报》的一则报道如下:阿紫曾是一个90后美女鉴黄师,她有杜拉拉一样的干练、知性,同时生活里又是一个爱洗衣服、会烧糖醋排骨的“软妹子”。可最后,她还是选择了辞职。不过直到离开,她也没告诉男友自己的工作内容。
一时之间,网上关于这则新闻的讨论不绝于耳。对此你怎么看?
时事观点:
“黄色鸦片”对人的精神祸害不言而喻,虽屡屡严打仍“生生不息”,不仅线下有,线上更呈泛滥之势。“鉴黄师”这个良心从业者的横空出世,好比给人请了精神医生,给病树邀来了啄木鸟,给眼睛装上了过滤器,为祛除社会沉疴旧疾发挥着巨大作用。鉴黄师虽如入殓师那样,因为天天游走在人们心理排斥的灰色边缘,而遭人躲避和忌惮,但社会却越来越离不开他们。一个90后女孩能有这样的勇气,尤为令人钦佩。
然而,对于鉴黄师这一职业,尤其是年轻未婚女性担任这一职业,却并不能为社会普遍接受。而她们自己,也并没有多少职业认同感,乃至对亲人都讳莫如深。想想也是,一个青春花季女孩,每天徜徉在不堪入目的淫秽画面之中,不受影响那是骗人的鬼话。虽有“久入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之说,但还有“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古语。而现实中,又有多少年轻人因看黄片而身陷其中不能自拔,乃至跌落违法犯罪的深渊?即便真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坚定把持,但国人根深蒂固的偏见却能杀人于无形,现实中就有如东莞女因“涉黄”而难嫁的斑斑事实为证。
净化社会生态,需要人人参与。一个能允许各种职业存在空间的社会也才是成熟的社会,但必须清楚,不是什么职业什么人都可以做,不是所有良心事业谁都可以身体力行。鉴黄师的特殊性,注定了要对从事者有特别严格的准入要求。光有一腔热血,抑或仅仅被高薪吸引,都不该成为入行的条件。对于女性鉴黄师,我们当然要给予掌声,这是对她们在遭逢嘲讽与羞辱之后,还能继续前行的鼓励和支持,但掌声代替不了现实,阿紫的悄然退场,迫使我们思考一个问题:谁来做、谁能做鉴黄师?
鉴黄师的出现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重庆。能成为鉴黄师,不仅要过专业培训关,而且在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等方面也有严格限制。正因如此,才能走到今天。而随着时代发展,尤其网络上的黄色泛滥,社会对鉴黄师的数量和质量需求将更为旺盛。如何让他们有过硬的心理耐受力和后续行为免疫力,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这需要事前打好预防针,喂下免疫药。但更要有一个严格的职业规范标准,尤其在婚姻状况等方面要有准入门槛“过筛”,并且还要有心理疏导时刻为其保驾护航。病急乱投医,或对社会总体有益,但如果拿个体为社会大多数“堵枪眼”,做职业道德“试验场”,也是一种卑劣和自私。真正人性和可靠的做法,必须以将社会危害降到最低为前提。
公务员行测题库【手机题库下载】丨搜索公众微信号"考试吧公务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