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舆论中,公务员群体这几年的生存状态已经历了冰火两重天。前几年,“国考人数创历史新高”“史上最热国考年”的新闻,曾从一个侧面描绘出了这个群体平稳的收入水平和开阔的发展空间。但如今,随着中央反腐和反四风节奏的加快,媒体上开始出现年轻干部“苦闷”“徘徊”“重新抉择”的报道,“离职”“离职潮”这样的字眼很罕见地和公务员有了关联。
“离职潮”或有夸张之嫌。但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干部队伍的整肃,本来附着在这个职业身上的不合理预期,比如灰色收入、公权自肥等已经渐渐失去了存在的空间,公务员角色正逐渐脱魅、回归常识。这一方面说明,未来年轻人面临“当官”这个职业选择时将更加淡定,体制内外的人才流动也将变得更加理性;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一旦选择这个职业,就等于清楚它的价值和职责,默认遵守它的规矩和要求。
立规矩无疑应该从入职开始、从青年干部开始。刘云山同志日前在全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好干部是教育培养出来的,也是管理监督出来的,好人主义培养不出好干部,“要坚持从严管理,加强监督约束,引导年轻干部强化规矩意识、增强纪律观念,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清白做官、踏实做事”。以教育培养“守规”的意识、用监督警示“逾矩”的代价,应该是领导干部在职业生涯早期就接受的训练。
20世纪70年代德国刚开始发展循环经济时,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垃圾分类习惯,因为“这样他们长大后就不会觉得麻烦”。这种“习惯成自然”的逻辑虽然简单,却是建立规则意识的不二法门。对于青年干部群体,应从一开始就严格落实个人事项抽查、申报、公示、监督和问责制度,坚持严格的任前公示和任期考核,并按照《公务员法》及一系列干部管理规章确立的基本框架,来规范干部入职、晋升、调动的流程。从青年干部培养角度看,这是学会“清白做官、踏实做事”的重要一课;从反腐角度来看,这也是夯实一些基础性监督制度的机会和抓手。
更宏观地说,年轻人在面对权力时能否产生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的自觉,根本上取决于权力运行所制造的“场域”。简政放权、依法行政、遵守边界意识的政府部门,会给青年干部的成长带来更多的“正能量”;反之,本身就存在权力滥用甚至寻租、腐败问题的部门,更无法也不可能完善对青年干部的监督和约束。扎紧制度的笼子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从大环境上防止青年干部在成长上“跑偏”。
规范权力、预防腐败、严格监督,相当于给每个手中有权的人都立了规矩。这不仅有助于青年干部树立“规则意识”,也会让每个准备入仕做官的年轻人,都在心里好好掂量掂量职业的分量。
公务员行测题库【手机题库下载】丨搜索公众微信号"考试吧公务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