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家电补贴、生猪补贴、柴油补贴等多项国家补贴涉及生产生活的多方面。然而原本是对重点扶持领域的倾斜政策,却成为部分地方官员眼中的“唐僧肉”,“荒唐”套取国家补贴手段层出不穷。巨量资金被层层截流中饱私囊,如何砍掉伸向财政补贴的“黑手”?(1月13日《北京青年报》)
厕所里面能生财,病死猪肉可圈钱,死人常领低保金,水利工程是财源……不要以为这是天方夜谭,这是真实发生的基层官员套取国家补贴的“奇葩”手段。看似笑谈的荒唐故事更让人唏嘘不已,缘何地方腐朽“苍蝇”频频邂逅民生补贴资金?缘何惠及民生的国家红利却“基因突变”,沦为贪心乡官的“盘中大餐”?当基层监督机制陷入“空转”怪圈,谁又来守护政府倾注心血甚多的“民生蛋糕”?我们亟待撑起制度保护伞,让国家补贴运行在科学规范的“阳光渠道”上。
物必先腐之,而后虫生之。剖析基层官员套取补贴乱象,不得不承认,监督机制上的先天羸弱导致民生补贴成为个别官员眼中“肥肉”。随着国家对农村资金拨付力度不断增加,基层乡镇干部、村干部的权力也愈发增强,甚至出现个别干部“党、政、财”三权独揽,然而相应的监督机制却没有紧跟上时代的步伐,权力集中遏制内部质疑的声音,“不得不低头”的矮檐下补贴对象“敢怒不敢言”,因担忧举报后补贴资格被取消而忍气吞声。再加上上级监督流于形式、甚至上下勾结,一些别有用心之徒便钻了制度空子,大快朵颐地蚕食着“民生蛋糕”。
官员套取补贴无疑是职务之便下的“割肉揩油”之举。此类贪腐行径与以往略显不同,打着执行国家有关政策的旗帜下,借政策之名层层盘剥克扣,将原本的惠民之举操作为谋取私利的平台。在违法性腐 败空间被极大挤压后,此类政策性腐 败有所抬头,“精心打扮”后的制度性腐 败貌似合情合理,本质上却与政策初衷背道而驰,如果不及时刹掉这股歪风邪气,不但寒了人民的心,更让群众误解国家惠及民生的好政策。
民生补贴的“跑冒滴漏”现象直接缘于程序制度失之于宽,其根源则是对权力的约束性力度不足。财政补贴绝非人人都可分食一瓢羹的冤大头,而是分分钱用在刀刃上的民生专款。国家补贴资金本意在于扶持弱势而重要的产业,是雪中送炭的“救急钱”,绝非锦上添花的“多余钱”。对其运用,必须做到笔笔资金“出师有名”,张张钞票落实到位,严防出现“雁过拔毛”的衙门作风。
对于民生补贴资金的监管,仅凭政府自身的制度建设仍力有不逮,更需发挥更多基层力量,拓展群众举报、上访渠道,真正完善套取补贴者严惩、重惩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暖人心的民生补贴资金流入弱势产业的血脉中、流入弱势群体的心田里。
关注"考试吧公务员"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公务员报名、真题答案、备考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