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地方、一些场合,拥堵已经成为常态。购物拥堵、出行拥堵、旅游拥堵,拥堵让很多人烦恼不堪。每年的长假,治堵都会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无论是治堵,还是预防拥堵,不能不考虑民众的道德素质问题,但也要高度关注产生问题的经济、管理和法律因素
据《新华每日电讯》2月24日报道,过去总把某些“拥堵”归因于中国人喜欢“抢”,是公民道德素质问题,今年春节期间,记者在旅游中好几次“遇堵”,像等车拥堵、图方便违规开车进入旅游区被堵、高铁检票拥堵等等,虽然造成这些拥堵的原因确有民众道德素质不高的因素,但如果简单的将拥堵都归因为民众道德素质问题,恐怕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分析新闻报道中记者的“拥堵”经历,不难发现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通过梳理可以总结出如下几条线索:第一,等车拥堵主要是因为载客车辆供给不足造成的,一些游客为了少花时间等车,车辆越少越“抢”越会形成拥堵;第二,道路拥堵是因为一些旅客为了图方便在别人的蛊惑下不遵守游戏规则强行驱车进入景区,侥幸和从众心理害人又害己;第三,高铁检票拥堵是因为车站检票流程不科学,检票时间短,当旅客较多而时间不足时没有及时启动疏导预案造成了混乱。无论是哪种拥堵经历,其中确能看到民众道德素质不高的影子。
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些大多数人都曾遇到过的拥堵经历,简单的将主要原因归结为一些民众的道德素质不高,以此来规避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即使是取得一些成就,也可能是事倍功半。比如,等车拥堵从根源上说是供给不足,如果景区多安排一些车辆,游客在资源充足的预期下,是不会不顾一切的一拥而上进而造成拥堵;比如,道路拥堵主要是一些人规则意识淡漠造成的,如果景区管理部门对违反规则的人,采取严格有效的管理就不会出现民怨沸腾的局面;再比如,高铁检票拥堵,其根源在于运营部门在管理上过于僵硬,对拥堵产生缺乏危机和风险预期造成的。也就是说,经济上、法律上、管理上的原因与一些民众道德素质不高叠加放大了拥堵效应。
众所周知,在我国一些地方、一些场合,拥堵已经成为常态。购物拥堵、出行拥堵、旅游拥堵,拥堵让很多人烦恼不堪。每年的长假,治堵都会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无论是治堵,还是预防拥堵,不能不考虑民众的道德素质问题,但也要高度关注产生问题的经济、管理和法律因素。因此,治堵应从根源上找原因,不能单打一。
在造成拥堵的众多原因中,经济因素、管理因素和法律因素是硬因素,民众道德素质不高是软因素。治堵首先应将预防拥堵的制度规则建立起来,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要一清二楚;其次,要优化管理将预防拥堵的制度规则落实到位而不是挂在墙上,管理人员要实实在在的“沉”在现场而不是坐在办公室;第三,对于违反制度规则的行为一定要严肃处理,公平执法。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因人而异;第四,对于造成拥堵的资源短板要尽快补齐,对资源不足的方面更要强化管理和执法。上述硬因素得到有效整合,做到信息对等,民众对拥堵就会形成心理预期,就不会一窝蜂得拥挤,进而造成拥堵。
在制度规则等硬因素建立完善后,软因素也应该跟上。对于民众道德素质不高的问题,一要教育,二要惩戒,三要公平管理,三者缺一不可。教育可以使人产生抵制不良习惯的心理堤坝;惩戒可以使人养成遵规守矩的意识,不敢冒风险违反规定;公平管理可以让少数人克服侥幸心理,多数人克服从众心理。
硬因素真正硬起来,软因素展现出软实力,结合起来共同作用,第一次“遇堵”可能习惯占上风,第二次“遇堵”理性就会体现出来。久而久之,拥堵越来越少,治堵越来越顺。
关注"考试吧公务员"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公务员报名、真题答案、备考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