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农村题材“良心剧”,首先要正视并正确反映农村的新气象、新矛盾。我们处在快速城市化的历史变迁中,建设新农村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一环。如何对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农村与未来理想中的中国农村进行影像化表达,成为影视剧创作的难题和弱项。不避现实的“骨感”才能构筑艺术理想的“丰满”。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构成今天农村的新现实,应该敏锐地加以捕捉。不论是《小麦进城》还是《我的土地我的家》,都因大胆表现了农民对土地的复杂态度而受到观众青睐。《马向阳下乡记》用轻喜剧的形式展现农村现状和人们对于农村发展的理想,通过一个城市公务员到大槐树村任职的故事,揭示了留守群体、“空心村”、农村基层自治等现实矛盾。城里高楼机关中的干部对这些矛盾知之甚少,解决起来也就束手无策,村里的会计梁守业却一语中的:村上现在的状况是“盼致富,无思路;想致富,无技术;求致富,无门路”。真实的农村现状和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得到精辟的总结和生动的再现。这些“良心剧”直面现实,不是一味地煽情、苦情,也摒弃了为搞笑而搞笑、不惜把农民低俗化甚至恶俗化的倾向,因而不仅农村人爱看,城里人包括80后、90后都在“追剧”。
创作农村题材“良心剧”,还要努力塑造新的农民形象。从艺术规律上讲,艺术虚构的最高形式是人物。因为只有人物才能集中寄寓审美理想、体现价值判断,并对观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近年来,优秀农村题材影视剧努力塑造了一大批让人记忆深刻的人物形象,如徐大地、小麦、田野、马莲、杨叶青等,这些普普通通的乡村人物如同他们的名字一样,从里到外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希望的田野》中的乡镇党委书记徐大地,虽然脾气不大好,工作时也会耍点小“诡计”,但他身上更多表现出的是一个优秀党员基层干部为公为民、吃苦耐劳的品质。《圣水湖畔》中的马莲,嗓门大,心眼好,泼辣能干,思想超前,可看做是新时期的“李双双”。《马向阳下乡记》中的马向阳,则以一个城里人的身份实心实意为农民说话、办事。和一些概念化、脸谱化的农民形象相比,他们是性格饱满、鲜活生动的“这一个”,“不像是‘人物’,更像是‘农民’”。他们乐观豁达、有情有义,虽枝杈横生,但主干向上。正如有的创作者所言,要写好农民形象,就要书写农村的想象、农民的想象,而不是想象的农村、想象的农民。这样的农民形象才能为农民立传,替时代留影。
创作农村题材“良心剧”,还要从一开始就朝着精品的方向努力。精品不应只属于那些“高大上”的创作,聚焦小人物、表现基层生活的农村剧同样能出精品。关键是通过好的策划吸引好的编剧,通过好的剧本吸引好的演员。仅靠明星效应是不够的,农村题材精品还体现在场景、画面、色彩等形式的考究上。“诗”一样的圣水湖,“画”一样的插树岭,黑土地、黄土地、东北风、西北风……“土”并“时尚”着,提供令人神往、令人陶醉的视听享受,这样的农村剧才算真正有“诚意”。
拥有9亿人口的广阔农村,是中国影视剧不应忽视的沃土,农村题材影视剧有着巨大的题材潜力和市场前景。创作出更多不仅得到广大农民群众认可,也获得都市人群情感共鸣的农村题材“良心剧”,国产影视剧大放异彩方可期待。
关注"考试吧公务员"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公务员报名、真题答案、备考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