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精讲】
[文章亮点]
视野开阔,见识高远。文章论述不拘一格,开篇就旁征博引。文章引用毛主席“藐视什么也不能藐视黄河——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哪!”这一意味深长的话,又以巩固民族根基作为结尾,直接升华了文章的主旨,显示出文章立意的高度。保护黄河不仅是保护黄河本身,而且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根,见解之高可见一斑。
论述充分,实际客观。文章在紧紧围绕弘扬黄河精神主题的同时,结合“1493”治黄体系,从黄河地理、黄河精神、治黄体系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的论述,使文章饱满、充实,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和说服力,既体现了具体的论述,又体现了高深的理论素养。根据“1493”治黄体系提出的解决对策具体可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结构分析]
文章整体结构思路是:开篇点明论述的主题,即黄河精神,进而引出黄河存在的问题,提出整体治理措施,然后笔锋一转,阐述黄河精神的内涵,并指出黄河精神对治黄实践的指导意义,然后提出具体对策,指向问题的解决,最后总结全文,照应中心论点。详细来说:
第一部分,具体指第一段。文章开篇以李白的一句诗引出黄河和黄河孕育的中华文明,再以毛主席的一句话概括了黄河对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文章论述的中心对象——黄河精神,同时也为全文指出了论述的主题,确定了文章写作的方向。
第二部分,即第二段。本段可分为三层:第一句为一层,概括了黄河孕育的华夏文明的具体表现;第二、三句为一层,指出了黄河的地理信息和对我国的贡献;第四、五句为一层,点明黄河已成为我国一条忧患之河。本段的三个层次高度总结了黄河的地位和面临的问题,形成了鲜明的转折,为下文的展开提供了必要的过渡。
第三部分,指第三段。第三段根据第二段提出的黄河面临的问题,明确提出“1493”治黄体系,为治理黄河问题提出了整体对策措施。本段详细介绍了“1493”治黄体系的内容,为下文提出解决黄河问题对策提供了思路,并为提出对策提供了依据、做了铺垫,从整体上构建了文章的主体框架。
第四部分,即第四段和第五段。这两段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承上,指出了黄河精神的内涵,即“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启下,为治理黄河问题提供了方向,为下文的具体治理措施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五部分,指第六段。本段论述主要是结合“1493”治黄体系的总体要求,结合材料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论述,提出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对策,是对第二段提出的黄河问题的解决,也是对“1493”治黄体系的具体阐释,是本文的最终归宿,照应文章标题——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第六部分,指最后一段。本段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从整体上对治理黄河问题提出了指导性的措施,并以“为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永续发展筑就最牢固的根基”作尾,照应前文,点明主旨,升华中心论点。
[论证方法]
文章第二段,“唐诗汉赋、歌曲绘画,无数动人的辞章都与黄河有关”一句,举例证明和支撑了前文“黄河曾经以她丰饶的乳汁哺育了华夏文明,给两岸以灌溉,也给诗人以灵感”。而“黄河的平均水量为580亿立方米,占中国总水量的2%,是长江的十七分之一,却养育了全国12%的人口,灌溉15%的耕地。”一句,则论证了后文“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不可磨灭”一句。所谓“事实胜于雄辩”,文章采用事实作为论据,本身就有较强的论证效果,同时,这篇文章所举事实,“唐诗汉赋、歌曲绘画”、“养育了全国12%的人口,灌溉15%的耕地”,在论证观点的同时,也着实令读者震撼和感动,自豪之感油然而生。
关注"566公务员"官方微信,获取最新资讯、职位表、真题答案等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