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和笔试很大的区别就在于,笔试更多的是用文字向考官阐释自己的所思所想,而面试是用语言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转变对很多同学来说困难重重:面对一个个正襟危坐的考官,布置极其严格的考场,孤零零的自己要在这样的场合对着考官及工作人员就着自己也并不熟悉的话题侃侃而谈,对很多同学来说,简直崩溃至极。可是,又不得不说,因此,只能结结巴巴乱说一通。自然,这种表达的不流畅逐渐的消耗了考官的耐心,分数自然就低了很多。那么考生们该如何保持流畅呢?
甚至有人说过,在考场上,要想拿高分,首先要做的就是语言流畅,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当然,这种观点难免有其武断之处,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点出了流畅表达自身想法的重要性。
要想解决语言卡顿的问题,得先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之所以不流畅,原因无非以下几个:1.过于紧张。在高度紧张,焦虑的状态下,大脑拒绝运转;2.一味追求更好的表达。总是想用正式、官方的语言去表述,岂不知,这并不是自己的语言表达体系,因此,只能断断续续地表达;3.知识储备不足。这也就是传说中的肚子里没货,特别想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找到了原因,问题就很好解决了。对于紧张感的消除,一方面要求考生适应考场的状态。也就是说,需要通过全真模拟,一次次地通过还原考场这样的训练,让自己适应,熟悉考场,这样,进入考场后,紧张感自然而然就会少很多。另外一方面,需要考生在进入考场之前,这都不是紧张感是不太可能完全消除了。只要我们想把事做好,有压力,自然而然会有紧张感。但是,紧张感却是可以控制的。只要适当调整,一定会很好地控制自己的紧张感。
固然,正式,官方,华丽的语言很容易引起考官的好感。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这都不是自己的话语体系,若在高压的状况下,强行逼迫自己用并不熟悉的话语体系表达,结果一定不会理想。因此,大家一定要克服力求完美这样的心态,用自己的话语体系去表达,说清楚,说明白即可。在流利表达的基础上再去追求官方正式的表达。
对于知识储备不足这个问题,就需要大家肯下功夫了。对于每一类题目的思路,包括怎么审题,怎么答题,答题结构是什么,每类题目的重点是什么都要有清晰的认知。这样,即便不会说过于细节的内容,最起码大的框架是可以构建起来的。当然有了大的框架以后,就需要考生多加总结,熟练掌握每类题目细节拓展的方法,如,人际类题目在细节拓展时往往是“为什么,具体如何做”。当然,多看,多读,多记也是增加知识储备一个很好的方法。就像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