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综合分析能力在结构化面试中的占比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其分值占到了总分的将近五分之一,但是这种题目的作答难度却是非常高的,而且这几年的难度还有上涨的趋势,尤其是近几年“观点类”题目的出现更是让广大考生犯了难。该如何很好的应对“观点类”题目,让自己的面试成立更高,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相关的作答技巧。
第一、提型判断
首先需要大家明确的一点就是什么是观点类的题型。其实观点类的题目从考试的素材来看就是我们平时一直所强调的社会现象、政策理解、名言警句以及哲理故事等,从本质上来说是没有区别,考查的重点仍然是大家对于这类考试素材的理解情况和思考情况。那么“观点类”题目到底有什么特点,如何区分题目是不是观点类的问题呢?其实这个判断比较简单:在综合分析能力的题目中,只要题干的后面加入了某些人的观点就属于观点类的题目。比如:对于目前我国很多城市所采取的“限行”举措,有的人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的缓解城市拥堵,解决城市病问题;但也有人认为,这么做是不妥的,有“以堵代疏”的嫌疑。对此你怎么看?这道题在提问的时候,没有直接问考生对于“限行”举措的看法,而是在提问前加了两种人的观点,像这种题目就称之为“观点类”题目。当然在实际的考题中观点的数量可能仅有一个,也可能有两个甚至多个。而且观点的呈现形式也是比较多样化,比如有的时候会将“有的人”替换成“有些市民”,甚至将两种不同的观点就直接隐含的表述为“网民对此褒贬不一”等等,所以要想将题型判断好,还是需要考生要对此类题目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第二、题目作答
“观点类”题目的作答与普通题目的作答有什么区别,是很多考生关注的重点。在实际的作答过程中,很多考生的作答内容是没有任何区别的,这明显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这种作答形式不仅仅是对于题干信息分析的不到位。同时,也会让考官产生误解:一方面误解我们审题没有审全,另一方面会误解我们是培训过,是按照模板在答题,而不是有针对性的在回答题干中的给出的信息,这样的误解会对考生的印象分影响很大,甚至会影响最终成绩。那么如何将观点中的信息也融入到我们作答内容中?其实这个比较简单,就像我们在日常交流中一样,如果我们直接询问别人的建议,对方很容易就会说出自己的想法,而如果我们在询问对方建议的时候融入了第三个人对这个事情的看法,对方往往不仅要阐述自己的观点,还会对第三方的观点进行评论,即使他同意第三方观点,也会进一步阐述同意的理由。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在作答“观点类”题目的时候,考生同样按照正常的题目进行作答,只是要求考生在表明以及分析自己观点的时候要评价一下题干中的观点,而且要在分析的过程还要向考官分析一下题干中的观点“对”与“错”的具体原因即可。
对于“观点类”题目来说,很多考生都会认为是题目变难了,因为作答的时候需要对于题干的信息关注更多,回答的时候还要对题干观点进行分析。而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这种题目其实简单化了,虽然作答注意点多了,但是很多情况下,题干中的观点会对考生起到提醒作用,防止考生在看待问题的时候角度过于单一,通过不同观点的陈述考生对于问题的思考层析也会更广,这对答题老说是非常有利的。
当然,考生仅仅了解这类题目的特点和作答要求还是不够,后面还是要加强对于题目的作答练习,这种题目练习多了,不仅是对于“观点类”题目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就是对于普通的题目的思考层次也会进一步增加,这对于考生最终的成绩是非常有利,希望大家认真练习,正确取得一个好成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