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给定资料”,专家认为“人文思想”是趋势】
2011年以前,全国大部分申论考试,偏重概括、归纳和推理等智能素质的考察,命题方式可归结为“概括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简单套路。结果是,考录单位发现考生答卷千篇一律的“申论行话”,毫无独立见解,完全测查不出考生的实际水平。
2011年以来,国考和各地申论考试,尤其是议论文写作部分对考生思想感情和意志品质的测查日益显著。举例如下:
例一 国考2011省部级卷:
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考题分析】
1、黄河精神属于思想感情和意志品质的范畴,给定材料主要介绍了黄河历史情状和治黄举措,没有直接讲述黄河精神。本题名为黄河精神,实际上是考察考生自己的精神品质。
2、题目明确要求“有思想高度”。但很多考生以“问题——原因——治黄举措”的套路来作答本题,严重偏离本题的测查要素,得分可想而知了。
例二 国考2011地市级卷:
“给定资料7”的画线部分写道:“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语言流畅,总字数800—1000字。
【考题分析】
1、本题题干本身充满哲思和诗意,农村文化失根的直接后果更是农民感情和意志的无所皈依,伦理行为失范,社会失序。
2、题干更是明确要求“联系实际”,如果考生对农村,对农民的处境和思想感情不能感同身受,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好这篇文章的。
例三 国考2012省部级卷:
给定资料中讲述了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太家人之间发生的一段感人故事,请你以这个故事为话题,自似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结合“给定资料”,并注意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2)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流畅;(3)总字数800—1000字。
【考题分析】
1、本题要求结合一个“感人故事”来写,如果不能体会其中的感情和意志,能写好这篇文章吗?
2、题目要求联系“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如果考生自己缺乏相应的道德情感和意志,也是不可能写好此文的。
列举以上题目,意在向考生说明:当前的申论考试已不仅仅停留在“概括——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套路上了。申论对考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道德品质的考察已经凸显。这就要求考生的文章必须有经典支撑,必须有文采。申论考试不需要感情和修辞的时代过去了。申论测评要素由唯智论向知情意综合考察的转变,申论80分要求考生要做到:
1、固本培元,传统不可丢。“概括——分析——解决问题”是思考问题的不二法门,要通过做大量真题,不断自我修正,切实提高概括、推理分析、分类归纳文字材料的思维能力。
2、阅读经典,提高历史人文素养,注重文采。国家对公务员精神品质和道德素养的高要求是大势所趋。今年以来,哲学家更是成为申论考试中的明星。从2012年的国家申论考试中的西塞罗,到2012年421联考的伦理学家,再到915联考的莱布尼茨。几乎大部分的申论命题都要求考生写得有思想性。关心民间疾苦,同情百姓苍生的思想感情,锐意进取的意志品格,仅仅靠做真题,看教材和听培训课是很难达成的。了解人文经典,提高文采,应成为备考申论的第二战场。我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几本通俗易懂的人文读物:
【1】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一方面初步了解中国文化,另一方面结合当前政策和社会热点,以及申论考题的特点来读。
【2】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同样的,初步了解西方文化,结合当前社会问题和申论考试特点来读。
专家再次提醒,提升人文素养,多读书读好书才能考好公务员,做好公务员。那些只知道简单罗列所谓对策的考生,把文章写得毫无生气毫无新意毫无思想的考生,那些背景知识和文化素养低的考生,那些平时不读书一点经典著作都没有读到过的考生,注定将被这个考试淘汰并最终被这个时代“筛出”。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