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的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自2月26日在东方卫视、北京卫视播出,于3月25日晚圆满收官,其收视率进入全国前三。而该剧在网络的点击率突破20亿,成为众人热议的一种文化现象。
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黄坤明指出:《平凡的世界》“用镜头生动艺术地营造出20世纪80年代的泥土味、民族风、精气神,传递出一种温暖、励志、真诚、向善的精神力量,为我们今后创作更多优秀现实题材作品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迪。”“正因为对生活有深入骨髓的了解,对苦难有切肤之痛的感受,对人民有休戚相关的共鸣,《平凡的世界》才这样厚重、这样激荡人心。”
掀起收视热潮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昨天在北京召开研讨会。上海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委宣传部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邀请来自北京、上海、陕西三地20余位专家学者,就该部剧的创作思想、艺术风格以及时下的一些评论观点进行了探讨。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代表出品方介绍了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创作情况。从买下剧本改编权到最终问世,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历时9年。为使小说叙事更好地转化为电视剧,制作方还聘请了数任编剧对原著进行改编,仅剧本打磨就超过5年。该剧清新的现实主义风格可谓一枝独秀,并同时赢得了高人气和高口碑。
谈创作 扎根人民 扎根生活
“文艺必须遵从规律,必须把审美表现的焦距聚焦于人的精神世界,端正态度,向经典学习。”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认为,《平凡的世界》电视剧昭示了党中央所倡导的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只有写人民、为人民、服务于人民,文艺才具有久远的生命力,才能够成为凝聚民族的强大正能量。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阎晶明认为,《平凡的世界》是一个历史记忆的储存器,从出版到现在30年的时间里,它将一个时代的生活情况和风貌,以及人们的追求欲望和爱恨情愁鲜活地保存下来了,电视剧很好地把当代生活和传统文化勾连到一起。比如说爱情,在这个电视剧里,它最后要变成一种善,而这正是中国文化的力量,这些方面都是《平凡的世界》给今天的文学包括艺术创作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启发。
谈借鉴 把握历史感与现实感
文学评论家雷达认为,在原著内一直贯穿着的改变命运、改变社会的强烈命运追求,在年轻孙少安和孙少平的身上,表现得尤其突出。正是这种精神追求,激荡着一代代青年人的心。从书的卷首语可以看出,它不仅要表现历史交替时期的具体生活变动, 而且要呈现在古老的大地和沧桑岁月中人们的坚忍与追求。电视剧很好把握了这一点,历史感与现实感的深度融合,是这部电视剧获得了较大成功的主要原因。
“现在的电视剧找泪点容易,捉思想点难;找高颜值容易,找高价值难。”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周山强说,而《平凡的世界》这部电视剧用了一个平凡的物质世界、用生命体验的方式实现了从平凡到伟大的可能,用这样的价值观实现了现实困境与理想浪漫的可能。作品的精神思想打动人心,值得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学习。经典是经得起讨论的,习近平总书记说作家、艺术家要有敬重之心,如果是经典就应该经得起批评经得起讨论,相信《平凡的世界》是这样一部作品。
谈争议 外星人并非凭空而降
“不可否认,随着《平凡的世界》的热播,该剧的一些情节确实引起了一些争议。”在与路遥一同工作过的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李国平说,对于孙少平在矿山上抱着双卡录音机收听贝多芬交响乐的情景,可能有一些人不太理解,可如果探寻一下那一代人的精神经历就可以理解;有的观众觉得外星人出现很荒诞,可是那个时候很多人都订飞碟杂志、关注星空,是充满想象力和求知欲的,没有那个时代的空气和土壤,路遥不会横空出世,《平凡的世界》也不会凭空而降。在李国平看来,《平凡的世界》之所以依然有强盛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是敏感的,呼应着当代人的情绪和诉求,而这一点是具有历史脉络的,具有时代冲动和民族愿景。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也表示,对于电视剧画外音太多的说法,因为路遥的作品是散文史诗一样,将心理描写化为影视语言是很困难的,因此画外音也是忠于原著的一种努力,总体应该是成功的。
谈启示 文化原创不能局限
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麟在研讨会上表示,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立足充满理想的平凡生活,才能创作出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这样优秀的作品。平凡之中有充满活力的理想和希望,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能够让人感觉到人之存在的崇高,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都与时代血肉相连。
上海的文化原创,不能仅仅局限于上海本地的文化资源,上海应该成为中国优秀文化的集成地。应该把全国优秀的文化资源吸收进来,包括传统的资源和当下的现实。让更多优秀的中国故事在上海也得以清晰地阐述和传达。如果拥有这样一种广阔的胸襟和长远的眼光,而不是一味地局限于符号上的狭小格局,上海出品就能够引领全国文艺风潮,成为一支中坚力量。
关注"考试吧公务员"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公务员报名、真题答案、备考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