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海外专业杂志透露,在2015年,包括蒙克《呐喊》在内的众多名作将离开版权保护期,进入公共领域,这也意味着这些艺术品可能被用来开发各类艺术衍生品。然而,在人们传统的心目中,衍生品似乎就是“暴利”的代名词,如一件印有艺术家作品图案的普通T恤,成本不到10元钱,在画廊中标价却近200元,而在一般商店中,可能也就几十元。
对于绝大多数艺术爱好者来说,绘画的精品原作永远可遇而不求。即使你能买得起,许多被收藏在博物馆中的绘画,可能也不是你的“菜”。但各类艺术衍生品的出现,为许多普通人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有数据显示,收藏有梵高、达芬奇、毕加索这些艺术家作品的美术馆、博物馆,像卢浮宫、蓬皮杜等,仅凭对这些艺术大师的衍生品销售,每年的收入就可以过亿。
但是内地的博物馆虽然也收藏有不少传世名作,但真正让人能够引起共鸣的衍生品并不多,这也说明,艺术衍生品并不是对作品的简单复制,其价值更在于对于绘画本身附加值的开发。对此,目前正在朵云轩艺术馆举办“花开春暖”个展的李怡蓉有着自己的观点。李怡蓉展出的她的艺术衍生品涉及首饰、丝巾、杯子、雕塑摆设、食品包装、手表、家具,每款产品都不是简单地将画作搬上去,而是经过再设计,并且和研发团队不断打磨。她认为,艺术衍生品不但要有吸引人的独到创意,还要实用,同时要根据材料进行“再创作”。比如现在画家很流行将作品印成丝巾,但有时候会想不到在国画中非常漂亮的墨晕效果,印在纺织品上就不但不美,还可能显得很脏,因而要对于元素进行一些取舍,同时对于面料的选择、丝巾的印制方式也要进行一些尝试。
记得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由于人们对于知识产权的概念还很淡薄,因而齐白石创作的虾、花鸟、瓜果等元素被印制在搪瓷脸盆、暖水瓶、灯罩等日用品之上,这些日用品的价格,与一般商品基本上没有差别。今天,如果再要使用这些图案,可能就要遇到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了,因而加上相关的授权使用费之后,它们的价格可能会远远高于一般商品。对于商家来说,必然会在好看和好卖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许多人购买衍生品看重的,不光光是使用,更多是因为它承载了一段记忆,这也使得艺术衍生品的创意比所选画作本身更重要。在美术资料贫乏的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齐白石的画作印在日用品上,满足了人们对于经典画作的渴望,可以说是一种衍生品。但是在今天,当我们可以轻易拥有各类美术画册、拍卖图录的时候,将齐白石的画作简单地印在日用品上,就只能算是一种复制了。
业内对于博物馆商店的产品类型曾做过一次市场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的参观者愿意购买具有实用性的艺术衍生品,而希望购买观赏陈设阿类的观众不足20%。一款艺术衍生品要想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其创意设计既要符合现代审美情趣,也要具有市场针对性。如果只是以陈设品和纪念品作为开发思路,市场会狭窄很多。
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成功的艺术衍生品非常讲究对原创作品的二次加工设计,台北故宫的“朕知道了”,将众多皇帝在奏折批注的话语中最经典的一句话提取出来印在胶带上,成为最受大家欢迎的艺术衍生品之一。东京和上海的莫奈画展,都推出了很多衍生品,但上海展的衍生品吸引力很一般,只是将莫奈的画作印在丝巾上,而东京展则选取了莫奈作品中的经典元素,比如提取一片荷叶,设计成一件完全原创的首饰,并配上珍珠,寓意荷叶上的水滴,价格则控制在大众能承受的范围内。
当“艺术”与“设计”逐渐结合起来,具有了艺术品内涵的衍生产品便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消费者的生活也因此变得生动而有趣,艺术衍生品也因此成为了许多消费者面对遥不可及的天价艺术品望洋兴叹之余最好的选择。
关注"考试吧公务员"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公务员报名、真题答案、备考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