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2015-2017年全国事业单位统考考情,选词填空的题量基本保持在10-15题,可以说占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半壁江山,所以,该题型的重要程度毋庸置疑,而该题型往往又让考生十分头疼,无论如何努力,正确率却很难提升,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在选词填空的解题过程中需掌握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选词填空这类题目主要考察考生两方面的能力——语境的分析以及词语的辨析能力,时间关系,今天主要给大家带来关于语境分析的内容。
首先,什么是语境呢?
语境即语言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词语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
其次,分析语境有什么作用呢?
大家先看这样一个故事——清朝末年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率兵猛攻六合城。守将温绍原对城能否守住没有把握,只好一面拼命顽强抵抗,一面上奏朝廷。奏折上写道:“城在臣在,城亡臣亡。”看似要决一死战。但是温绍原在上表之时,又暗中让手下人挖了一条直通城外的地道,以备城被攻破之后可以逃跑。他的一个心腹私下问他:“如此安排,将来皇上问罪,该作如何解答呢?”温绍原笑着回答:“我不明明写着‘城亡臣亡'’吗?”各位考生看完之后想想这其中有什么奥妙之处。
“城亡臣亡”中的“亡” 有两种含义:一是“死亡,灭亡”;二是“逃跑”,什么时候是第一种含义,什么时候用的是第二种含义自当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也就是说能够通过分析上下文的语境来帮助大家更精准地判断应选词语的含义。
最后,语境有哪些分类呢?
语境分为——言外、言伴、言内语境三种,在选词填空中涉及最多的是第三种言内语境,主要通过分析前后句、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去找到呼应点并以此选出正确答案,我们把这种解题方法称之为“逻辑呼应法”,而常见的逻辑关系有解释、反对、联合、递推,通过对于近几年真题的分析不难发现在这几种逻辑关系中主要考察前两种,第一种解释关系指上下文呈解释说明关系的文段,可以通过一些词语或标点符号来判断该文段上下文是否为解释关系,如:或者说、也就是说、这就是、这些、可见、总之、综上、破折号、冒号、空前空后的解释说明句,往往正确答案会是呼应点的互解词或理解概括,大家可以通过以下真题来感受一下:
中华民族是由在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族人口最多,《百家姓》在_____之时选择的基本都是汉族姓氏,其实,大概在其诞生的宋朝,就已经找不出一个______的汉族姓氏了,各个民族之间早就在文化上声气相通、在血缘上血脉交融了。真正读懂了《百家姓》就可以明白。中华民族真是______的民族大家庭,我们恐怕找不到哪个姓氏,只有汉族或其他民族的单一血统。
A. 编撰 纯粹 名副其实
B. 编订 完整 表里如一
C. 编写 真正 其乐融融
D. 编辑 独立 心心相印
解析:第二空,由“各民族之间早就在文化上声气相通、在血缘上血脉交融了”可知,此处要表达的是已经没有一个汉族姓氏是完全纯正、地道,不受其他民族影响的,“纯粹”“真正”符合句意,排除B、D。第三空,“名副其实”强调名实相符;“其乐融融”强调快乐和谐。对应后句的“恐怕找不到哪个姓氏,只有汉族或其他民族的单一血统”,可知此处强调的是中华民族是真正的民族大家庭,“名副其实”更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在本题中第二个空后的句子是对第二个空的具体解释说明,故呼应点就是“各民族之间早就在文化上声气相通、在血缘上血脉交融了”,正确词语“纯粹”正式通过理解概括了呼应点的内容而得来的。
通过该题目的解题过程,大家不难看出,如果在做题过程中大家多花上几秒钟的时间在上下文逻辑关系的判断上,就可以无形中的提高词语的精准度,进而提高解题的正确率,而在真正的考试过程中就会有一部分考生急功近利,吝惜那几秒钟的时间反而适得其反、得不偿失,所以各位考生不妨试试,也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