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公考申论五大题型之一,以其考查频率高、字数多、分值大的特点,堪称是申论考试的晋升梯。作为令各位考生头疼的作文而言,积累和练习同等重要。但很多考生反映不知道如何去积累范文,今天针对范文学习的技巧,考试吧在此进行详细介绍。
1.学习华丽且有用的开头:巧用社会案例、比喻排比、典故分析
例如:
(1).乌镇,以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渲染着锦绣江南的繁华,镌刻着古典中国的文雅。几万公里外的山西半坡古村却在政府开采煤矿的缘由下面目全非,罕见青石坍塌颓败之时引来民心愤愤。究其原因在于地方官员畸形的政绩观,只重眼前之利,而忽视文化保护的重要性。长此以往不仅会导致古村落的消亡,更重要的是会使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沉沦。因此,放弃眼前利,才能守住古村落。
(2).可观否,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可游否,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可赏否,雨涤山花湿为乾,野云流影入澜干。自古,观一座城,可使文人才高八斗;观一座城,可使游子述说乡愁。然今日,诗人笔下秀美的风光却成为一座座破败的村落,过度开发,畸形的政绩观,使我们宝贵的物质文化财富支离破碎。保护古村落已刻不容缓,唯有守住古村落,才能使中华文化传承于世,才能让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驰骋古今,经天纬地。
(3).丹漆随梦,以诸子百家之典范,纵横捭阖,游说城池;梦往神游,长安街边文人才子绣口一吐,道不尽大唐壮美风光;梦寐魂求,一本外国游记镌刻下元大都的盛世繁华。中国,以五千年城市变迁成就了一只古老凤凰的涅磐。抚今追昔,旅游景点同质化现象猖獗,乡愁无法排解,皆因文化保护意识的不足,而此间种种更凸显了对古村落传承的不足,这与当前大国形象判若云泥。因此,要想绘一幅盛世中华的青绿山水图,必须渲染保护古村落的墨彩,敲响最强进军鼓。
2.学习分论点论证:例证理证相结合,重视影响和原因的分析
弘扬传统文化,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保障。纵观世界发展史,各国都力求以本国文化之源,滋润国民的心灵,提升全民的素质,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以英国为例,为了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良好的文化氛围,大英博物馆几乎全部免费开放,小到一枚弹头,大到一辆汽车,在英国人眼中那都是无法割舍的文物,并且馆中每一名礼仪周全的工作人员无一不散发着英国独有的绅士风度,人们在了解到更多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的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鲜明的案例告诉我们,要提升国民的素质,必须在继承借鉴中发展传统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支柱。中华文化素以“亲睦九族、平章百姓、协和万邦”为理想,中国人民也一贯遵循着“和而不同”的哲学理念。同样的,中央所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畅想正是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文化、协商文化。而当前社会中种种不和谐现象也终是因为缺少了传统文化的底蕴。这必将弱化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追求,侵蚀着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造成社会公德的萎缩和社会风气的鄙俗,使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传播面临危机和挑战。因此构筑和谐社会首先需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是塑造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泱泱吾中华,上下五千年,养成了独特的民族精神。她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推动着华夏民族的团结、繁荣和进步。秦始皇一统六国带来的是民族的统一团结;万里长城上古老的石砖诉说的是民族的勤劳勇敢;孙膑对兵法的研读启示着民族的自强不息;文成公主进藏传递的是民族的爱好和平…这些精神不仅是对祖先留下的这片土地的无比眷恋,更体现了中华民族轰轰烈烈前进的脚步,也应该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民族精神之火不灭,中华民族定能实现富强繁荣之梦。
3.学习可以套用的结尾句式
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中国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为了更好得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需要传统文化做支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应当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垒石成峰、功到渠成,需要引导人们不断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 使其融化在心灵里、体现在行为中,用传统文化厚积薄发之力,使华夏巨龙盘踞于世界之颠。
通过对参考范文的学习,我们可以先由模仿入手,然后打通自己作文的任督二脉,勤加练习,作文写作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