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分析能力之所以难度比较大,在于命题人想借助此种题型,考查我们对于一件事情、一种现象、一句有哲理性的话的理解。是考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这就决定了:综合分析的作答,绝对不是简单的“抄材料”。我们以一道真题为例:“给定资料3”中划线句子写道“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这句话内涵丰富。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1)准确、全面,逻辑清晰;(2)不超过300字。拿到这个题的时候,很多同学是懵的,大部分同学连题目的意思都没读懂,切中答题要求呈现答案就更谈不上了。其实这个题的解题关键在于,要从材料中,去找到“水的意象”的“儒之柔”关系,将他们两者建立恰当的联系,用联系的眼光去看这两者的关系,这样就能完美地对这句话做出解释。再回到材料当中,我们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可以看出来,材料的前三段都在说儒家的“柔”的表现,最后更是用到了“水滴石穿”来表现柔的力量,直接和“水”建立了联系,再结合接下来的三段,可以看到更多“水”和“儒之柔”的联系,古典技术的“顺应自然”,用了都江堰的例子,都在用“水”这一物质来说明“儒之柔”如果能够明白这些联系,那么,这个题的答案也就呼之欲出:我们可以从“弹性精神”“水滴石穿”“顺应自然”等等维度,去建立“水的意象”的“儒之柔”联系。这个题的作答,就真的契合了命题人的思路了。
今天的事考,早已摆脱前所谓的“就是抄”的粗浅理解,而很多同学还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去进行复习备考,如果还是认为申论就是简单地照着材料抄,那么,申论的低分将会是必然,希望经过以上的示例,能让各位同学在作答综合分析类题目的时候,走出简单“抄材料”这一误区,真正明白题目含义,个中联系,各种分析要素的逻辑关系,融会贯通,应对难度日益加大的综合分析题目。希望各位同学能勤加练习,为取得理想的申论成绩打下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