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建议大家选取一套练习题完全按照考试时间进行一次全真模拟参考,随后根据参考答案为自己打分。接下来,两件重要的事:一是优劣势分析;二是给自己定位。所谓优劣势分析,就是将试卷按照文理科分开,分别看看自己错了多少题,自己究竟是强于文科还是理科更在优势。接下来再对各个板块详细拆分,文科部分常识、言语、逻辑分别错了多少,理科的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又错了多少。更重要的是,出的这些差错有多少是可避免的?又有多少是可以在这短短两个月可以快速提高的,上升空间有多大?具体到分数。这一步,直接关系到接下来对自己的定位,如果感觉基础不是特别好的话,可以对知识按照专项进行详细学习;而对于功底较为扎实,但需要提升速度和技巧的考生,只需要一个精炼的梳理使之联成系统就可以达到应试要求。
其次,无论是进行专项学习还是系统化梳理的考生,不可避免地,就是要大量练习。专项学习和系统化梳理学习的都是理论知识和应试方法,可倘若学后不趁热打铁及时进行练习,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充分消化牢靠掌握理论知识的唯一途径,就是使用它!《人民日报》都论证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不练这么知道学的东西学没学会呢?古人也曾经曰过,熟能生巧,不反复练怎么知道学的东西学没学好呢?举个例,在资料分析中有一类题型,比重的变化。假设某地的2014年的粮食产量为300万吨,同比增长了7%,其中大米产量为100万吨,同比增速为12%,问2014年大米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较2013年是上升还是下降了?对于这样一道题目,比重=部分/整体,大米是部分,粮食是整体。如果我们按照常规的计算方法,必须先分别求出2013大米和粮食的产量分别是300÷(1+7%)=280.37万吨和100÷(1+12%)=89.29万吨,再得到比重为89.29÷280.37=31.85%,而2014年为100÷300=33.33%,比较之后得知比重是上升的。毫无疑问,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可是,是否还有更快捷,甚至无需计算的方法呢?当然是有的,直接应用一个结论:当部分增速高于整体增速时,比重上升。非常的简单快捷,绝不会因为计算出错而白白丢分,而且,最重要的是,节约了两分钟!所以,请一定多做题!多做题!多做题!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再次,一定要有所总结和取舍。一方面,做过了的试卷和习题一定要及时总结,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出错丢分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可以避免?怎么避免?怎样才可以做得更快?另一方面,还要分析一下自己的长项在哪儿。而分析的方法就是要先对做过的试卷按照不同的板块进行正确率统计。有好多考生都会出现题目做不完的现象,而且速度实在是难以提上去,怎么办呢?这就要求有所取舍。文科理科没有谁比谁更重要,每一个板块都是试卷的有机组成部分, 咱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握住一点:尽保证自己正确率高的部分多得分。考试没有规定必须先做哪部分后做哪部分啊,既然如此,那完全可以根据统计结果,先做有把握得分高的,后做相比之下得分率更低的题目嘛。相信采取这样的策略,全卷的分数可以有一个提升。
然后,临考前一周左右,练习体量可以减少下来,只需要保持每天做一套题即可,更多的时间要用来查漏补缺。将之前所练习过所有题都拿出来温习温习,特别是做错过的题目,一定要再来总结总结,加深印象,避免再在同样或类似的问题上犯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