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材料阅读
近日,中国南开大学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干细胞与神经发育领域学术期刊《Development》发表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团队利用猴子单倍体神经干细胞成功"破译"了河豚毒素的两个靶点基因,并通过基因敲除试验,让神经类细胞获得了河豚毒素抗药性,这一研究将使河豚中毒者"有药可救"。
申论热点独家模拟预测题及详细解析
【模拟预测题】
【相信有不少吃货都听说过河豚很美味,但由于河豚毒素可让误食者中毒后没有有效药物治疗而导致死亡,这也是让不少人不敢吃原因,最近,一则“中国破译河豚基因”引发关注,到底是怎样一个情况呢?请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河鲀毒素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只要0.5毫克即可致人于死命,而且其化学性质和热性质均很稳定,盐腌、日晒等手段均不能将其破坏,只有高温加热30分钟以上才能将其分解。早前,河鲀毒素的作用靶点和毒理机制一直不为人知。
河豚美味,然而河豚毒素却奇毒无比,常令误食者瞬间死亡,其作用靶点和毒理机制迄今不为人知。既有研究认为,河豚毒素是一类神经类毒素,其毒理可能为使神经细胞内的钠钾离子通道受阻进而起到毒害作用。那么,能否利用猴子单倍体神经干细胞来筛查河豚毒素对神经系统的“作用点”呢?
率领团队反向出发,借助近年来新兴的单倍体细胞工具培养技术,通过采取初始态多能性培养体系,使猴子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具有更好的单倍体维持和体外分化过程中的细胞存活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首次获得了具有体外增殖能力的猴子单倍体神经干细胞。实验中,科研人员随即将所获得的猴子单倍体神经干细胞进行高通量的全基因组随机突变,并将突变后的细胞系进行河豚毒素毒杀实验。最终,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基因编辑实验证实,河豚毒素的关键靶点基因为B4GALT6和SCN5A。从遗传学的角度,由于直接找到了具体行使毒性功能的功能基因,理论上只要将这些靶点基因敲除,神经类细胞便可获得河豚毒素的抗药性。
据介绍,由于猴子等灵长类动物和人类基因相似度非常高。对于人类而言,找到靶点基因就可以通过服用基因抑制剂起到解毒作用。这也意味着,不久的将来,中了河豚毒的人将不再无药可救。
但凡是个吃货,肯定都听过“长江三鲜”的名头,三鲜之中,鲥鱼、刀鱼近乎绝迹,有价无市,仅剩得河豚虽然味美,但是其体内的河鲀毒素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近年来,科技发展已经为吃货带来了大量福利。此前“出水即死”的长江刀鱼,现在已经在江浙沪皖等地小规模多年,江苏某企业大规模养殖的江刀今年已经上市了。虽然价格仍然昂贵,但是技术进步的效果是实实在在的。
此外,同为“长江三鲜”的鲥鱼在江南一带已经绝迹。但是在2016年,有报道称,宁波首批鲥鱼通过人工养殖成功上市。如此看来,“长江三鲜”重回餐桌指日可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