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Exam8.com) >> 公务员考试 >> 申论 >> 申论范文 >> 文章正文
 北京:2006年6月公务员考试申论最后预测十八题
【字体:
北京:2006年6月公务员考试申论最后预测十八题
http://www.exam8.com 来源:景山公务员 点击: 更新:2006-6-13 16:11:13
    第一题 自主创新

  (一)自主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关键技术自治率低,发明专利数量少;
  2、在一些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技术水平仍比较落后;
  3、科学研究质量不够高,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
  4、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存在不少弊端。

  (二)自主创新的对策

  1、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放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

  2、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要把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培养和凝聚各类科技人才,特别是优秀拔尖人才,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

  3、立足我国国情的需求,采取如下具体措施:(1)确定、突破若干重点领域;(2)瞄准国家目标,实施若干重大专项,实现跨越式发展,填补空白;(3)应对未来挑战,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4)深化体制改革;(5)完善政策措施;(6)增加科技投入;(7)加强人才队伍建设;(8)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第二题 产能过剩问题(宏观调控)

  (一)产能过剩的表现

  近年来,随着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带动了钢铁、水泥、电解铝、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增长。但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体制机制不完善,这些行业在快速发展中出现了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等问题。2004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初步遏制了部分行业盲目扩张的势头,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从总体上看,过度投资导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钢铁、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焦炭、汽车等行业产能已经出现明显过剩;水泥、煤炭、电力、纺织等行业目前虽然产需基本平衡,但在建规模很大,也潜在着产能过剩问题。

  (二)产能过剩的原因

  1、投融资的体制、机制不健全。本轮经济增长过热,更多地是源自市场,而非中央政府投资启动。由于地方政府、银行及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投融资约束机制,加上民营企业较重的投机心理,使得部分行业的投资在很短的时间内急速窜高,达到峰值。

  2、要素市场发展不完善。对要素需求的变化,没有带动要素价格的变化。比如征地的成本比较低,这种情况助长了投资过热。

  (三)解决产能过剩的政策原则

  1、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市场约束和资源约束,促进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调整和理顺资源产品价格关系,更好地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主动调节结构。

  2、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产业政策引导、信贷政策支持、财税政策调节,推动行业结构调整。提高并严格执行环保、安全、技术、土地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市场准入标准,引导市场投资方向。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企业和政府行为。

  3、坚持区别对待,促进扶优汰劣。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分类指导,有保有压。坚持扶优与汰劣结合,升级改选与淘汰落后结合,兼并重组与关闭破产结合。合理利用和消化已经形成的生产能力,进一步优化企业结构和布局。

  4、健全持续推进结构调整的制度保障。把解决当前问题和长远问题结合起来,加快推进改革,消除制约结构调整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有序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四)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重点措施

  1、切实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反弹;

  2、严格控制上新项目;

  3、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4、推进技术改造;

  5、促进兼并重组;

  6、加强信贷、土地、建设、环保、安全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

  7、深化行政管理和投资体制、价格形成和市场退出机制等方面的改革;

  8、健全行业信息发布制度。

  第三题 转变政府职能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转变政府职能的对策

  1、正确处理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

  2、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大力减少政府直接干预微观主体的行为;

  3、合理划分不同层级政府之间、部门之间的职能,规范政府的收入与支出;

  4、强化和完善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衡机制。(1)要求政府活动必须贯彻公开性原则;(2)完善政府问责机制;(3)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社会监督,扩大社会参与决策和监督的领域。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第四题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

  (一)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2、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处理好“七个关系”

  (1)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要处理好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的关系;

  (3)要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

  (4)要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

  (5)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6)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7)要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因和措施

  1、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因

  (1)中国目前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保持社会和谐的局面尤为重要。中国人均GDP已达到1000美元,经济处于起飞阶段,如果经济起飞势头持续到2020年以后,中国的综合国力或可跃居世界前列。

  (2)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凸显出来,开始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城市化进程、国企改革、乡村体制改革加快,城市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农民工等群体性事件有所增加;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区域、阶层之间的差距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

  2、构建和谐社会的措施

  (1)政府必须充分考虑和兼顾不同地区、行业、阶层、群体的利益,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

  (2)处理好城乡关系,城乡要从多方面支持农村的发展进步。

  (3)要特别关注困难群体,改善就业环境,解决劳动者权益维护中的实际问题,解决困难群体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4)要运用社会组织实现和谐社会。社会组织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社会环境,更是全社会和谐的基本单元。要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社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5)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运用政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手段、采取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妥善解决在新形势、新条件下的群众内部利益矛盾,冷静地处理好群体性突发事件。

  3、流动人口问题

  (一)北京存在的流动人口问题

  ①北京的人均水资源仅为全国的1/8;

  ②北京的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滞后

  ③北京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以及人口布局的“内密外疏”,存在着严重的都市病;

  ④大部分流动人口居住的城乡接合部以及城中村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和谐的音符。

  (二)发生问题的原因

  ①经济因素是关键。经济高度集中是导致目前北京人口高度聚集的根本原因;

  ②资源与环境因素是瓶颈。水土资源、 能源结构以及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都对人口构成制约;

  ③社会文化因素是保障。城市的综合交通网络、医疗教育设施等都是社会文化因素的组成部分,它们也对人口构成制约;

  ④制度安排也是影响首都承载力的重要外生因素。目前北京存在的各种人口问题,既有人口规模增长过快的原因,同时更有相应制度安排不够及时或者严重滞后的体制方面的因素。

  (三)政策建议

  ①疏散北京部分城市功能;

  ②严控城市中心区人口总量;

  ③逐步引导人口向郊区流动;

  ④建四级流动人口管理机制。

  4、物业管理问题

  解决物业管理问题的对策:

  (1)对住宅小区实行分类集中建设和登记评定,明确物业管理收费的定价原则、定价方式和价格构成;

  (2)物业拥有独立的经营自主权;

  (3)从法律上规范房地产开发商行为;

  (4)建立和完善物业法规体系。

  第五题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一)我国农村卫生事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

  2、农村医疗卫生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

  3、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卫生管理需求不适应。

  (二)产生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

  1、在改革和发展模式选择中,过分重视经济增长,包括医疗卫生事业在内的社会事业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特殊性缺乏清醒的认识;

  3、财政等方面的体制变动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影响;

  4、既得利益群体的影响。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政府应承担全部公共卫生服务责任;

  2、加快农村医疗体系建设;

  3、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

  4、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5、加强对药品医疗服务的价格监管;

  6、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第六题 社会保障(农民工问题)

  (一)解决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政策措施

  1、以新型农村医疗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2、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3、解决失地农民和进城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推进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

  4、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国家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

  (二)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政策措施

  1、对有劳动能力的失地农民,应着眼于促进其就业。在实现就业的基础上,以企业职工或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解决其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问题,符合条件的还可按有关规定享受城市医疗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

  2、对无劳动能力的失地农民,若领取土地补偿费后生活仍有困难的,在城市规划区以内的,可优先考虑将其转为城镇户口,并按规定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3、未转为城市户口的,符合条件的可按当地有关规定,享受农村特困户救助和农村医疗救助,还可在自愿的基础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4、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探索在整合养老保障、失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功能的基础上,为失地农民建立基本生活保障。通过失地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适当补助的方式,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基金,在农民失地后逐月向其发放基本生活费,保障其生活。

  (三)农民工的社会保障

  1、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原因

  (1)农民工就业状况不稳定,导致参保困难;

  (2)农民工、用人单位和地方政府各有顾虑;

  (3)社会保障制度,门槛高、转移难,导致农民工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2、政策建议

  (1)按《工伤保险条例》为农民工参加工伤险;

  (2)为不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建立大病医疗保险;

  (3)建立适合不稳定就业农民工特点的过渡性养老保险制度;

  (4)依法使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

  (5)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如改进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降低费率等;

  (6)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7)建立农民工应急救助机制。

  第七题 食品安全(市场监管问题)

  (一)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1、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水平偏低,有些标准已经滞后,检验能力低下;

  2、由于实行多个部门共同监管的体制,关系不易理顺,所以存在“十个部门管不住一顿饭”的问题;

  3、未能有效地建立关于食品安全的预警机制;

  4、对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查处不力,不少地区存在地方保护主义;

  5、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和完善。

  (二)解决食品的安全问题的对策

  1、相应提高食品质量控制标准。对常用食品的质量问题、采取果断措施,如:禁止乱用添加剂;加强对畜、禽、蛋、肉、水产品等生产的监控,提高上市质量;整顿奶制品市场;加强对蔬菜、食用菌农药残留检测等等。

  2、对食品市场治理整顿应痛下狠手,从源头抓起。各职能部门和工商、卫生、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应真正负起责任,防患于未然。不要等恶性事件出来以后才课以重罚。

  3、建立一整套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

  4、建立健全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将《食品卫生法》修订为《食品安全法》。

  5、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要引起高度重视,把绿色食品消费作为一件大事抓好。用优惠的政策支持企业开办绿色加工基地,在城市开办绿色食品商场等。

  第八题 交通拥堵

  (一)交通拥堵的原因

  1、历史原因造成的道路狭窄,布局不合理;

  2、城市交通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低;

  3、公共交通满足不了城市大众的乘车需要;

  4、市民自觉维护城市交通的法制意识差,违规占道、违规穿行现象较为普遍。

  (二)解决交通拥堵的对策

  1、增加城市交通建设的财政投入,同时可通过引进外资共建共享的办法,进行城市主干道的改建、扩建、新建。

  2、引进先进管理模式,科学管理城市交通。扩建市交通指挥中心;扩建停车场地。

  3、强化市民素质教育,动员全市人民维护城市交通秩序。

  4、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第九题 公共安全(安全生产问题)

  (一)突发性事件

  1、突发性公共事件产生的原因

  (1)没有协调好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帝惩罚人类,自然灾害造成严重的后果;

  (2)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由社会根源引发的突发性公共事件有增多的趋势;

  (3)由于各地政府有关领导干部,没有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也引发某些突发性公共事件。

  2、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对策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对“群体性事件”,要采取妥善协调方式解决,不使矛盾激化。

  (2)提高政府常设机构官员的素质和能力,建立正常的官员晋升机制,把最有能力的干部放在岗位上。

  (3)领导重视,加强调查研究,及早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

  (4)建立预警机制和常态性预防机制。

  (5)组织分工、协调工作。国家投入和社会机制相结合,鼓励民间机构的参与。

  (6)做好财力和物资准备。

  (7)搞好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普及性常识教育,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

  (8)建立健全预防突发公共事件的法律法规,如制定《食品安全法》等。

  (二)群体性事件

  1、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

  (1)目前中国处在急剧的转型期,注重发展效率和激励机制,不注重公平和公正。分配不公导致“群体性事件”容易发生。

  (2)群众利益被侵害,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原因。中国现阶段,产权、利益关系不明确的局面未能得到根本性改变,侵害群众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公安部2004年统计显示,劳资关系、农村征地、城市拆迁、企业机制重组、移民安置补偿等问题,是“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

  (3)有些基层干部水平不高,化解矛盾能力不强,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原因。

  (4)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对弱势群体考虑不周。

  (5)缺乏群众利益问题解决机制,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性原因。

  2、消解群体事件的对策

  (1)建立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和维护机制,发展社会的自我协调、自我管理能力。

  (2)建立国家、省、市三级社会矛盾预测、评估、化解机制,将“群体性事件”消弭于未萌期。

  (3)建立处理突发群体事件的法律法规体系。

  (4)只有健全而独立的法制,才能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要真正解决“群体性事件”,应坚持在法治原则内,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尤其要关注弱势群体的冷暖。

  (三) [参考例文]

  关于“减少事故,保障安全”的建议

  近几年,各种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普遍存在的安全意识差的问题,也有管理落后的问题,以及法规制度不健全、监督查处不力等问题。因此,要减少事故,保障安全,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和努力,现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责成各地政府安全职能部门立即组织专人,对本地安全状况进行一次认真排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要限期排除。重大隐患要上报省级安全监督部门备案。在施工或作业中的违规违章行为要予以坚决纠正。对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一些小煤矿要坚决关闭。以后每年都要搞一次这样的排查活动,争取把事故隐患降到最低点,同时要把排查情况报给上级安全主管部门。

  第二,进一步完善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建议以政府名义制定《关于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的规定》,对业主应负的法律责任、有关部门的行政责任及处罚细则,都一一作出明确规定。事故一旦发生,对违法、违规责任人要一查到底,严惩不贷。

  第三,加强对违犯国家法律法规行为的监督查处工作。各市都要在年内,以安全主管部门为主,联合规划、城建、城管、工商等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活动,对违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坚决查处。对城内严重的违章建筑和有重大事故隐患的建筑要坚决拆除。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无安全保障措施的生产项目、建筑项目,要坚决停产,限期达到安全标准,在限期内达不到标准的,要予以关闭。

  第四,加强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各地政府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所辖区域的安全防范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加强对地方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建立健全各项相关的规章制度,每季度至少要组织相关部门对重点施工项目、重点企业进行一次安全工作的检查和指导。

  此外,要加强全民的安全防范教育。对重要安全岗位要施行执证上岗制度,严格执行上岗前安全生产教育和训练,提高防范和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

  第十题 “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

  (一)教育 “乱收费”问题产生的原因

  1、教育经费短缺,导致了学校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

  2、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导致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有偿分配;

  3、教育的公共性质,使学校乱收费问题成为涉及教育公平的敏感问题。

  (二)治理教育乱收费问题的建议

  1、教育改革应坚持公益性原则;

  2、严格规范教育与市场的关系;

  3、制定教育经费投入法,强化政府的教育职能;

  4、变义务教育的学校收费为政府收税;

  5、加强管理,杜绝乱收费的经济诱因;

  6、建立助学金和贷学金制度,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经济上的资助。

  (最后八题明日公布,敬请关注。) 

文章录入:ak47    责任编辑:wolf2006  
 版权声明
   如果本网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诚聘英才  站内导航  客服中心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4-2007 考试吧 (Exam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关村园区(北京市海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