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12月14日《人民日报》报道,近日有女博士因本科“出身不好”在招聘中“被出局”。 其实,如果以“博士”和“第一学历”这两个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中查找,就可以发现早在好几年前就有博士毕业生由于“第一学历”的“上不了台面”而在求职中遇到困难的案例屡次出现。此举被戏称“查三代”,有歧视之嫌。
【解析】
在招聘过程中,使出带有歧视性的手段——“学历查三代” ,招聘单位不可谓不用心良苦。我们认为这种“筛查”、“倒查”的程序不一定能筛选出具有创造性、开拓性的人才。
“学历查三代”仍是一种静态检查和筛选,是一种传统人才考评机制,是一种惯性的书面考评。我们得到的诸多评价信息,仍是既定的封闭的单向度评价,比如毕业学校、考试成绩、获得的荣誉等。
而真正的人才仅仅具备这些元素是不够的,更应该具有较好的协调能力、较高的情商和平和的心态,以及颠覆性的创造力。这才是未来人才最应该具备的潜质。有了这些潜质,就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引领出与众不同的崭新气象,就算是这类人才没有辉煌的名校毕业证书,没有高学历头衔,毕业于一般性学校,也仍然值得推崇、欣赏。
因此要树立这种注重实绩和创造成效的人才观念,说起来容易,却不容易做到。特别是当下的人才选拔,很注重学历达标,为此,我们规定了很多死框框,而对实践性和创造性重视度不高,让人才选拔的“创造本位”受到极大抑制和捆绑。很多创造型、技能型人才,因为不具备相应学历和某些条件而失去了制度认同、发展机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我们将“创造本位”喊得再响,将“学历查三代”做得再踏实,也很难将真正的创造性人才“筛”出来。
英雄不问出处,学历只能代表过去,学习能力才能代表未来,少一些“学历本位”,多一些“能力本位”和 “创造本位”,将“相马”改为“赛马”, 改“筛”为“赛”,将人才拉出来遛遛,在工作实战中真刀真枪、比试比试,“学历查三代”的尴尬才有望得到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