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的含义就是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如果再进一步分析,则需要把就业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即就业条件,指一定的年龄;收入条件,指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时间条件,即每周工作时间的长度。
2003年毕业的大学生,达212万人之多。前多少年较为容易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也遇到了就业难问题。学者们和社会各界对此发表了许多看法,其中之一就是大学生们对工作条件、收入标准等等要求过高,如果降低一些,就不会发生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那么,到底中国的大学生教育和就业发生了什么问题,我认为有必要进行客观和较为深入的探讨,以便进行调整和适应。
首先,从人力资本投资和收益的角度看,不能片面地责难大学生对工作岗位,特别是对收入水平的抉择,大学生谋求较高收入的工作岗位是有道理的。笔者对中国各学历人力资本投资和收益进行计算后发现,城镇小学、初中、高中和中专、大专和本科、硕士、博士各学历阶段毕业人力资本量分别为2002年价格人民币3.1万、4.9万、7.4万、19.4万、31.6万、49.8万;各阶段新增人力资本边际收益率(高学历与低学历收入之差比以本学习阶段投资新增人力资本量),分别为9.8%、22.2%、11.0%、4.7%、18.8%、14.6%。可以看出,从中等教育水平培养到高等教育水平,需要人力资本投资12.1万元,边际投资很大。据有关调查资料,目前大学毕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为每月1700元左右,高中和中等教育毕业的为1500元左右,大学投资收益率仅为4.7%。这样低的边际收益率,对大学阶段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极不合算的。因此,大学生及其家长找一个能回报大学阶段投资的收入水平的工作岗位,就是投资对合理收益的追求,是经济人最理性的反应,而简单说大学生择业条件太高,挑三拣四,从成本收益理论讲,是毫无道理的。否则,从投资回收角度讲,他无法收回大学阶段的教育投资,实际是亏损的,那又何必要上大学呢?
其次,问题发生在目前的大学教育结构上,即毕业大学生的供给结构与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结构不相适应。从已经就业的大学学历人力资本的收益率最低,以及目前大学生毕业找工作难来看,无疑是大学生供给与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不相适应。价格水平决定于供求关系,就业市场也一样。大学生能谋求到的工资水平,决定于大学生供给与需求的格局。如果某一学历阶段的人力供过于求,其人力资本的收益率必然要下降。因此,一些大学生屈就低工资水平的工作岗位,也不能说没有道理。
有一些责难者将目前的大学生就业难归咎于大学扩大招生,导致了大学生的供过于求。这种看法是片面和错误的。目前的过剩,不是总量性的过剩,而是结构性的过剩。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中大量的是小学、初中和高中学历毕业的,大专和本科毕业的不到5%。怎能说大学毕业的人口过剩了呢?难道大量培养高中文化水平以下学历的劳动者,就能缓解就业压力?今后,在知识经济、法制社会、全球竞争和信息化时代,一般来说,如果没有大学以上学历毕业的创业者,兴办企业,创造就业,大量的低素质高中程度的劳动者去哪里就业呢?
从大学生的供给结构看,有这样一些问题:一是我们的大学教育过去是培养“吃皇粮、捧铁饭碗”人才的教育。大学毕业后一般分配到党政社团、国家事业、国有企业单位中,计划分配,工资有一定标准并稳定提高,除了国有企业外,工资来源为财政经费,在过去大学生毕业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大量地分配到这些单位,财政还负担得起,国有企业也容纳得了。现在,党政社团、事业单位都在进行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国有企业每年也要减出几百万人来;而另一方面,专业课程设置上为党政社团、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培养的大学生毕业却越来越多。二是大学教育培养的技能性和创业性人才较少。大学教育中企业所需要的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课程、实验、操作、实习等等较为缺乏,许多毕业的大学生到企业后,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无法适应岗位需要。而在大学中几乎不开创业课程,大学生毕业后,对于怎样开办一个企业,怎样开拓和研究市场,怎样进行核算,怎样经营和管理企业等等,一无所知。
再次,大学生需求方面也存在着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主要是民间投资受到制约,中小企业数量太少,民间中介、社区等组织不发达,自由职业者受到限制。日本1.25亿人口有660万个中小企业,中国近13亿人口只有700万个。从世界性的规律来看,一个国家的企业,99.5%以上是中小企业;考察中小企业数量与在企业中就业人员的关系,中小企业平均从业者为10人左右;而从就业的结构看,一个国家65%—80%的劳动者在中小企业就业;随着发展水平的不同,每千人企业数量也不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数量平均每千人50个左右;而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创业者等,中小企业就业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多去处。中国为什么就业难,就是因为每千人中小企业数太少。除了社会、家长和大学生“吃皇粮”、官本位等观念外,办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高、时间长、手续多、成本大,开办企业后贷款难,政府收费项目多,中小企业很难经营和成活,是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太少的最主要体制原因。
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收益低问题,一是高等教育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从吃皇粮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调整专业,改革课程,加大技术技能专业的设置;另外,大专和本科所有专业,在毕业前一年内,开设必修的创业课程,使大学生掌握必要的创业谋划,寻找合伙人、签订合伙协议、注册登记企业、经营管理生意等方面的知识。二是政府要网开一面,各部门要降低注册登记企业的门槛,缩短开办企业的时间,减少开办企业的审批手续,减免开办企业的各种收费,放开较多的行业让中小企业进入;在企业开办后,银行应当积极地为中小企业贷款,发展较多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政府和银行可推出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杜绝政府各部门向中小企业收费和罚款。这样才能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