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1. “名校高价招富家子弟济贫”、破除“唯名校论”、“教师公务员化”、改变高考录取方式、调整城乡 倒挂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
“雷人”之作也好,中肯之言也罢,各种追求教育公平的建言在“两会”产生思想碰撞,令教育制度中 看似“公平”的不公平现象无处遁形。
有政协委员提出:“名牌大学的思想应再解放一点。富人的子女要读这些名牌大学,差一点分数都 可以收,但要高额收费。然后,把这些富人掏出来的钱,用来帮助穷人的孩子上大学,最终实现教育公 平。’’此言看似贫富学子各取所需,但细究之下,却难有公平可言。
诚然,中国仍存在因贫穷而失学的学子。为实现贫富孩子平等受教育权提出建议,其行可表。但此 举无疑将使富家子弟“通过不等价交换回避高考制度,进而迈入高等学府”,本质上将名校受教育权货币 化,更无异于宣称“十余年寒窗苦读不敌几枚臭铜板”。
富豪子弟若能通过此种“劫富济贫”行为成功上位,必将挤占其他学生的教育资源。以牺牲高考制度 “公平性”和平等受教育权为代价,去追求所谓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恐将落得愿望虽好、效果堪忧罢了。
此外,近年来屡受指责的高考制度“地区歧视”,也在教育公平的争论声中又成为众矢之的。
高校招生按地区录取的方式,表面上颇有“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味道。全国人大代 表、河南工商联副主席王刚称同一分数线在不同省区可能相差超过百分,这使一些生源大省的师生每年 都要“自相残杀”,不仅浪费人才,让“教育公平”成为一纸空文,更催生了 “高考移民”等急功近利的现象。
因关注度高,高考制度中涉及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似乎更容易被发现。与之相比,由于优秀教师被城 市“倒吸”等原因,导致农村孩子教育起点公平受损的现象则“隐藏”得更深。
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慨叹农村学生是输在了起跑线上。”更有人大代表形象地用 ‘‘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反映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倒挂”现象。
城、乡教师在工资、生活条件等方面形成巨大反差,不能吸引优秀教师,进一步导致教育质量严重下 滑。“年龄倒挂”现象更让人意识到,大批教师退休后,农村地区教师断层严重,由此,城市与农村之间的 教育不公平恐将被进一步拉大。
过去人们希望“人人有学上”,现在则要求“人人上好学”。这在当下家长追逐“重点中小学”的现象 中可见一斑。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本无可厚非。但是,诚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 时所说,“上好学校与家庭背景联系越来越紧密了”,从中小学就出现了 “分层”现象,势必进一步拉大教 育差距,要实现教育公平,就要逐步淡化重点学校直至取消重点学校。
古人“孟母三迁,择邻而处”,是为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但如今,要解决教育不公,仅靠孟母之“迁” 恐难实现,均衡教育资源配置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2. 2011年3月14日召开的上海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传出消息,“十二五”期间,上海将以常住人口而 非户籍人口为基数,并考虑各学段生源波动特点,形成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的机制。到“十二五”末 期,上海将实现学校教育资源布局与人口分布结构相适应,基本满足常住人口适龄子女教育需求。
这意味着,上海的基础教育,将不再以满足本地户籍人口适龄子女需要为出发点,而是将保障所有 常住人口适龄子女的基础教育需求作为发展目标。这是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求学问题的长效机 制,符合促进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
有关资料显示,外来常住人口以及出生人口数,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基础教 育资源再以户籍人口为基数配置,必然出现配置严重不足的问题。即便短期临时解决,也将由于没有长 效机制做保障,而可能存在资源短缺、保障不力的各种隐忧。
“十一五”期间,上海在保障非本地户籍人口适龄子女求学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优先安排 进入公办学校就读、政府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等方式,至2010年秋季开学,共有47. 05万名农民工同住 子女在沪接受义务教育。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事先未将非户籍人口适龄子女的入学全面纳入规划,教 育部门在解决其升学问题时,难免处于被动与救急状态。
近年来,随着国家规定的以“流入地为主、公办为主”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落 实,非户籍人口在城市中的义务教育已基本不成问题。但由于缺乏相应保障机制,一些地方政府没有积 极性,这一问题也不时反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求学时,不时吃闭门羹,或被要求交择校费、借读 费。要长远解决问题,一方面需加强省级教育经费统筹,探索经费跟学籍走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 另一方面,则需地方政府改变教育资源配置模式,主动考虑将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纳入规划。上海的 这一做法,值得在其他地方推广。
当然,从教育公平角度看,仅仅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的义务教育,还远远不够。根据国家 《教育规划纲要》,还应进一步探索他们接受义务教育后的当地升学问题。此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 “两会”期间表示,将以上海、北京两地为试点探索解决这一问题。为此,以常住人口为基数来规划教育 发展,不应仅停留在学校资源配置上,还应深入到扩大教育公平的其他领域、其他层面。
作答要求:
千秋大业,教育为本。国家社会的发展依靠的是广大群众,而教育的不公平,限制了获得良好教育 的人数,不能给社会输送足够多的合格人才,与和谐社会的理念相悖,教育的不公平有很多原因,请参考材料,谈谈你的见解。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晰,不超过400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