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加强宣传,引导农民科学施肥用药。
学习提高农业知识水平,树立科学、环保使用化肥、农药的消费观念,大力倡导农民使用高效环保的农资产品,不断引进技术含量高、环境影响小的农资产品,并增加对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减轻农民种田压力,增加农民农业收入。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科学、合理施肥用药,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鼓励农民切实承担起保护土壤环境的社会责任。
七,全民动员,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土壤孕育万物,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形成全民动员、地方负责、部门支持的土壤污染防治总格局。防治土壤污染,保护人民健康,时不我待、刻不容缓。只有人人重视、从自己做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大地母亲,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文章素材】
标题示例:
1.“溯本清源”守护好百姓的“净土
2.踩土壤污染“刹车”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3.立法拆除土壤污染“定时炸弹”
开头示例:
民以食为天,确保可耕种耕地的面积,直接关系国家农业生产安全乃至社会稳定。而目前我国不能再继续耕种的中重度污染耕地已经达到五千万亩左右,这显然不是一个小数字。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必将对我国农业生产安全甚至社会稳定带来威胁与危害。
结尾示例: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做到多方联动,多管齐下,切实抓好土壤污染的源头防治,减少土壤污染,我们就能够保障农产品生产环节的安全,不断推进土地污染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守护好土地这条人民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参考范文】
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亟须信息公开透明
当前,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已成我国面临的最大公害之一。产自“鱼米之乡”湖南的大米频频被检出镉超标,“镉米”危机之下,我国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再次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
来自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消息显示,为了清除“镉米”背后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我国正建立涵盖81个化学指标的地球化学基准网,按网格进行土壤采样,这项工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全面会诊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绘制土壤重金属“人类污染图”。
按环境要素分类,环境污染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三大类。土壤是万物生长的基础,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的水分、养料。土壤被重金属污染后,有害物质在土壤中逐渐积累,并通过粮食作物、瓜果蔬菜被人体吸收。镉、汞、铅等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后,将在肝、肾等器官积累,损害人体脏器,并可能导致癌症等疾病。
值得欣慰的是,此次国土资源部牵头绘制的“污染图”,在帮助监管部门搞清楚污染源的同时,也将成为我国重金属污染信息数据公开化、透明化的重要基础。
需要明确的是,治理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是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但也并非积重难返,无从着手。如果通过有效的科技、农艺手段对被污染土壤进行“调理”,大多数超标土壤是可以被有效修复的,完全不可逆的污染耕地占比将很少。因此,我国土壤污染的现实虽然严峻,但还处于“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可控范畴。
治理土壤污染,除了要投入人力、资金、时间以外,土壤重金属污染信息的准确以及公开透明也是治污的必要条件。一方面,信息公开有利于各级政府和当地群众,对污染企业进行有效监督,也有利于职能部门依法遏制处罚。工业污染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成因,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首先来自于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湖南是全国闻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其有色金属采选开发已有数百年,此次“镉米”危机,是湖南工业历史污染欠账的直接反映。然而,许多排污企业在环保部门和受害群众面前,惯于“耍赖”,拒绝关停污染源和承担污染后果。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相关污染数据不透明、污染物质不明确,以及由此产生的监督和惩处乏力,让肇事者有了可乘之机。
另一方面,信息公开透明有利于建立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预警体系,让农业生产者掌握污染程度和范围,及时、主动地采取防范措施,有效遏制土壤污染,并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火墙。
土壤重金属污染数据确实比较“敏感”,但是一味回避、无原则地“保密”,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相关信息的公开透明,监督惩处手段的坚强有力,才是有效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关键。
关注"考试吧公务员"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公务员报名、真题答案、备考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