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发展
【背景材料】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工业化快速推进的30年,期间占GDP比重高达50%的工业始终是推动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最大动力。工业化的快速扩张,一方面驱动GDP总量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导致以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石油石化、化工、电力、建材、造纸、水泥、建筑为代表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过度扩张。
如果高能耗长期持续,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不可持续。中国2007年消费了21亿吨煤炭,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未来10年中国的煤炭消费量将在这个基础上再翻一番,在40年内将用光其所有煤炭储量。世界性通货膨胀下的高油价与连年翻番的铁矿石价格,已使高能耗为特征的、粗放式、数量型经济增长严重受损,为此,我们需要科学的理念,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来转危为机。
【习题示例】
结合材料反映的问题,就经济发展中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分析入理,论证有力,字数1000-1200字。
【参考范文】
扬科学发展之帆 航持久发展之船
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时期,特别是东南沿海一些地区,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步入经济与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正确认识我国目前所处的历史阶段,增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与社会转型的自觉性,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近年来,党和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实现了较快、较好、较稳的发展态势,尤其是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所提高、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改善、关键领域有所突破。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清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并需明确当前又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体制机制不完善,以及影响经济安全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同时,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对此,我们要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分析问题,实施对策。
首先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必须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各地区政府部门要认真研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规划措施,精心安排工作,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项具体工作中。
其次是增强发展的协调性,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要进一步做好农村工作,力争在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方面取得实效。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建立统一开放的大市场,促进东中西部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再次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人才,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最后是促进社会和谐,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认真解决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收入分配、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与传统的发展观不同,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发展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只有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做到求真务实,锐意进取,艰苦奋斗,扎实工作,方可取得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继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胜利!
关注"566公务员"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公务员答案、公务员真题等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