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见贤思齐”,岳飞的“精忠报国”,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古老的神话寓言,优良的革命传统,如今的航天精神;人们寻常生活里的信仰、风俗、规范、观念·····如此种种,都是对民族精神的生动诠释。然而,在“戏子”当道,娱乐至死的当下,民族精神的声音越来越微弱。因此,振奋民族精神已经成为时代之需。
民族精神是文化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能让英雄的故事世代传颂,让优秀的民俗文化得以传承,让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有根可寻。因此,我们应坚定文化自信,用文化自信来振奋民族精神。
坚定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须树立自信意识。早在上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就针对一些人的民族自悲情绪,写下了著名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他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在中国积贫积弱的时代,鲁迅先生尚能发出中国人没有失去自信力的“呐喊”,今天,当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理直气壮、满怀豪情地充满自信。用自信去提振我们的民族精神,用民族精神去凝聚力量,克服所有的艰难阻险。
此外,还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文化软实力竞争日益激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待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创新思维,去提炼和升华民族精神,让其与时代“融合”,从而守住中华传统文化的“根”、革命文化的“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近期,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电视节目《国家宝藏》就很好地践行了文化创新的理念,节目组通过邀请明星艺人演绎国家文物的“前世今生”,让社会大众以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感悟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节目一经推出,便了吸引力大批观众,实现了既有口碑又传播了民族文化的双赢效果。由此可见,以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需具备创新思维。
作家王蒙说道:“文化自信是我们的根与魂,新时代呼唤文化自信”。新的时代,新的征程,我们应树立文化自信意识,用改革创新的态度去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优秀文化,同时不断创造出能够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用文化自信去振奋民族精神,用民族精神去凝聚力量,实现梦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