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礼以立“大国范儿”
近日,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悲剧的原因一经公布,便引发了民众热议,一场只因坐过站的区区小事,竟演变为酿成15条人命的惨案。无独有偶,今年10月,北京一女子因坐过站要求临时下车,遭到拒绝后竟然用整箱牛奶砸司机,导致公交车发生剐蹭。文明缺失现象反映的是传统美德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流失。所以提升国民的素质教育刻不容缓,这样才能在社会中安身行事,久久为功,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礼以促公民意识之自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教育就非常重视培养公民个人对国家责任的担当意识。正如王夫之所言“天下者,非一姓之私也。”就是在教导人们要有“主人翁”的意识,具备以身许国的思想。众所周知,千百年来,中国每逢危急存亡,总有仁人志士挺身而出,这正是由于他们具有文化素养,树立了良好的家国情怀、责任意识。如今,我国百年复兴大业开启,需要社会大众群策群力,只有加强文化素养教育,唤醒公民意识,才能主动承担自身使命。
学礼以促进民族素质之提升。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且巨大的连锁反应,告诉我们某些时候一个小小的细节能够产生出乎意料的结果。在少数民众看来,自己平日里一个不文明的举动无关紧要,实际上是没有意识到从他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反映出他的家风,在国外反映的则是国家形象。事实证明,行为的好坏不单单代表个人的道德水平,从一定程度上代表和影响的是国民素质,是国家形象。因此,如果每个人都能自觉的学礼明礼知礼,不断提高民族素质,那么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形象必将提升。
学礼以促民族文化精神之弘扬。木桶效应告诉我们:别让短板葬送自己的人生。但是即使每块木板都一样长,没有桶箍,一样无法盛水。所以木桶和桶箍同等重要。国外有学者曾说:“中国在输出价值观之前是无法成为大国的。”一个国家可以称得上大国,必定是兼顾硬实力和软实力,就如同木桶的桶板和桶箍,需要二者兼顾。当前,中国虽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外来腐朽文化却在不断的威胁我国文化,中国民族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有限,且国人外出旅游时的一些不文明行为给我国“礼仪之邦”的形象抹黑,所以急需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提升国民素质,擦亮国人“礼仪名片”。
孔子曾说“克己复礼。”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孔融让梨,是兄弟恭亲之礼;程门立雪,是尊师重道之礼;三顾茅庐,是求贤若渴之礼;学礼,是培育公民自觉意识的要求;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是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前提。学礼,为国家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