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各方面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有的案件涉案金额巨大,违法违纪行为趋于隐蔽化、智能化、复杂化。反腐败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繁重。
2.近年来,经过党和政府的艰苦努力,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应看到,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在一些领域依然存在。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宏观大势。从世界形势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给预防和惩治腐败工作带来了一些国际性因素。当前,国际局势继续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西方不健康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不同程度地影响和腐蚀着一些党员干部。跨境、跨国腐败犯罪不断增加,腐败分子内外勾结、先将赃款和家属子女转移到国外、境外,然后伺机出逃的现象日趋增多,这就是媒体所说的“裸官”。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尚不发达。现阶段正处于体制转换,社会转型和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法制不够健全、体制不够完善、机制不够规范、政策不够配套、监督不够到位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漏洞缝隙不少,行政行为、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严密规范和有效约束,使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存在易发多发的现实可能性。尤其是新的经济领域和公共管理部门的违纪违法问题比较突出,证券、金融、保险、房地产等领域和交通、城建、教育、卫生等行业的案件呈现频发态势。
当前,由于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在挑战和考验面前,一些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存在着扭曲和失范的现象,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也有可能滋长;有些党员干部思想空虚、意志衰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生;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比较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和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行为以及各种消极腐败现象。
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和各项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不可避免地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形成冲击,引发了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使反腐败面临更为复杂的社会环境。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开始反映到人们的意识和非经济领域中来,导致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等腐败行为的产生。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改制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存在着执法不公、乱收费乱罚款、吃拿卡要问题等等。社会上赌博、卖淫嫖娼、吸毒、制黄贩黄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绝,有的地方甚至出现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情况,这些都严重影响到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
3.2010年3月18日,S省水利厅原党组成员、副厅长S因挪用公款、受贿、贪污被Y中级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6年。将这样的巨贪绳之以法,充分彰显了我党坚决惩治腐败的信心和决心,大快人心,大长士气。
在其位,谋其政,这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职业要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也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约束。但是,像S这样的官员,严重丢失了职业公德,不是把造福一方作为自己的追求和责任,而是将当官当作了敛财的工具,利用职务之便,疯狂为自己谋私敛财。败坏了党的形象,也葬送了自己的前途。
权力监督监管疲软乏力。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尤其是当监督遇到大权、重权的时候,更是显得疲软乏力。曾经身为水电公司经理和水利厅原党组成员、副厅长的S,有着别人无可能及的权力和权威,尤其是在任水电公司经理期间,他掌控着一个单位的主要资金调度,一旦权力监督,尤其是财务监督和管理失效的时候,权力便会疯狂,贪欲便会膨胀。因此,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监督监管刻不容缓。只有将领导干部的权力关在笼子里,晒在阳光下,才能保证不异化、不发霉、不变质,反腐败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或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