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美国,两岁到三岁的小朋友通过粘贴玩具、拼图、人偶和画册,知道哪些是隐私部位,这些部位只有每天照顾他们的人才能接触。到了三岁到四岁,幼儿园会请来医生用人体模型讲课,让小朋友了解性别的差异和功能。接着,老师会教孩子正确分辨“亲密行为”和“性侵害行为”。孩子从小会被教育,遇到让自己感到不舒服的任何行为,都可以立刻躲开,跑去告诉自己信任的人。
“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是英国的十条小学生守则之一,孩子从小就会接受这方面的教育。英国法律规定,5岁的儿童必须开始强制性性教育。所有公立中小学都会根据“国家必修课程”的具体规定来进行性教育。
上世纪70年代,性教育进入了芬兰中小学教学大纲,连幼儿园中也有正面的性教育图书,同时,政府还建立了性教育咨询电话、儿童保护机构等,随时为青少年提供帮助。芬兰的性教育书《我们的身体》备受各国专家推崇。书中有皮肤、视觉、呼吸、骨骼等章节,家长可以像讲《一千零一夜》那样对孩子每天讲一节,性教育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开始了。
在“出生”这一章节中,小女孩问爸爸她是怎么来的,爸爸回答:“在夏天的郊外你不是看到有蝴蝶趴在一起吗?昆虫这样做是为了生小宝宝,爸爸妈妈是因为相爱。有一天,妈妈说,我们制造一个小宝宝吧。爸爸的精子钻到妈妈的卵细胞中,这就是你。当时你只有针尖那么一点点大,你在妈妈的肚子里慢慢长大,后来钻出来,我们就有了一个宝宝。”在这一节后面还有昆虫交尾、精子冲击卵子的画面,形象地解释了孩子不容易理解的事。
4.从去年震惊社会的浙江温岭幼师虐童事件,到近日曝光的贵州金沙10岁女童遭父亲开水烫头、鱼线缝嘴惨剧,频发的虐童事件在网络的聚焦、放大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对此,义愤填膺的有之,跺脚骂娘的亦有之,甚至大有人人欲诛之而后快之势。然而,热议过后,我们应该有一些理性冷静的思考,此类事件频发的深层次原因何在?“祖国的花朵”为何屡遭“保护者”的伤害?
2012年10月27日,记者走访温岭发生虐童事件的幼儿园,被拎耳男童母亲表示:“儿子现在一听说去学校就害怕”。“我一看到儿子被拎耳朵的照片,就浑身发抖起鸡皮疙瘩,颜艳红怎么还能笑得出来?”被拎耳男童才4岁,父母都是温岭本地人。一个多星期之前,他的耳朵突然出现了红肿,孩子说“这是被颜老师打的”,之后便不敢上学 。孩子母亲君燕一开始不相信,认为是儿子不喜欢上学故意撒谎,“颜老师对你严厉是为你好,她怎么会故意打你。”结果一个多星期来,孩子一听要去上学就恐惧,每天送到幼儿园都很费劲。颜艳红的空间里她“教”幼童接吻的照片也令人触目惊心。几天后照片中女童小玉(化名)的母亲也来到幼儿园。
“看到照片我就傻眼了,她怎么会教那么小的孩子做这些动作?”小玉妈妈也是在朋友的提醒之下上网看到这些照片的,她当时第一反应就是保护女儿,要求网站删除照片,“我打电话到网站,他们说网上到处都是转载的,已经不可能删除了”。她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女儿看到这些照片后会造成二次伤害。而图片里被丢到垃圾桶的小孩子,一年多前就已经转学离开蓝孔雀幼儿园了。
孩子父亲看到照片昨天也大老远赶来,说自己昨晚问孩子,虽然已经快两年过去了,但小孩竟然连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还有被胶带封嘴的男童,其母亲看到照片后拿出家里的透明胶带,结果孩子马上说,这是幼儿园老师贴嘴巴用的,一边说一边竟然自己撕下胶带把小嘴封了起来。
“我没有考资格证,又不做一辈子。”这是颜艳红聊天中随口说的话。一句不负责任的话不仅能反映出一个人道德价值观,也间接的反映了现在幼师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即无证上岗。
5.教育部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幼儿园共13.8万所,其中,民办幼儿园数量占到约60%,“无证”教师更是在民办幼儿园的比重很低,这种现象反应了师资力量的欠缺。高校有责任培养专业师资团队,对于师范类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资格标准,也更应该大力提倡毕业后从事教育行业,从基础为教育行业打下结实根基。
老师为好玩拍的“揪耳朵”照片,如果不是被放在微博上,这件事是否就会被忽略?学生的人身安全怎么得到保障?如果在幼儿园里安装了网络摄像机,给家长一个账号,那么家长可以随时打开网络去观看幼儿园发生的情况。这样老师虐童的事情是不是就不可能发生,及时发生了也可以随时制止呢?
心理专家表示,虐待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在情感方面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孩子在幼儿期得不到周围大人的关爱,就会产生不信任感。孩子在4岁时,正在形成自主性,让孩子当着其他孩子的面脱裤子、下跪等行为,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破坏、阻碍孩子自主性的形成,使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拖后。
北京某知名幼儿园张老师表示,“以前的状况是,很多被小学淘汰的老师才愿意到幼儿园。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与公众的高期望值之间的鸿沟亟待填平”。
“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对生命的尊重都不够。近期发生的幼师虐童的案例实际上是大社会背景下的一个小缩影。”对于近期频繁出现的幼儿园虐童事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向记者分析说,“针对此类事件,除了要从司法角度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还需要在整个教育系统确立一个明确的观念----真正地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6.2013年5月3日,在江苏省淮安市北京北路上,一名小学生模样的男孩当街跪了一个多小时,而让其下跪的人正是他的母亲,因为母亲被老师告知孩子在学校偷同学东西。据目击者介绍,在罚跪之前,母亲脱下高跟鞋,用鞋子抽打孩子的手,罚跪之后,她本人径直离开。这种粗暴的体罚让人大跌眼镜,同时再次引发人们对“棍棒教育”的关注。
提起“棍棒教育”,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句俗语“棍棒底下出孝子”。多数中国人会相视一笑,儿时挨打的记忆、为人父母后痛下打手的记忆统统涌上心头,五味杂陈。
而中华文化的教育历史中,“棍棒教育”是家长专制,更确切的是父权专制的产物。民间耳熟能详的明传奇《绣襦记》有郑元和被其父活活打死一节;小说《红楼梦》里贾政打宝玉的情节更是鸡飞狗跳,宝玉虽然没有伤了性命,但也养了一个多月。家长专制带来父权的绝对威严,父亲平日高高在上,对儿子冷漠疏离,在他们看来,儿子不按自己设定的轨迹成长,离经叛道,就是忤逆。一旦儿子犯错,不分青红皂白便是一顿打,发泄完毕,又撂开手不管。
2011年,“狼爸”萧百佑凭借其“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理念以及四个孩子中三个考进北京大学的事实火了。虽然民间私下的打孩子行为并不少见,但家长多半抱有不得已为之的态度,“狼爸”以此作为教育心得并加以推广,不免一石激起千层浪。
与此相对的是一个奇怪的节日4月30日“国际不打小孩日”在中国的遇冷。这个节日的口号是:“请来试试看,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或者你将会发现,今天过后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可是十余年过去,直到今年都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节日。是节日没有影响力,还是“棍棒教育”实在积习难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