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给定材料 |
第 5 页: 参考答案 |
查看汇总:2014年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汇总
1.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报考部门,填涂准考证号。 考生应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作答,未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 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该立即停止作答,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资料1
2013年初,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雾霾盘桓不散。北京1个月内4次遭雾霾袭击,城区空气重度污染;南京破纪录地达到20多个污染天,9个大气监测点达到中重度污染;安徽多地浓雾弥漫,多条高速公路紧急封闭……有网友戏言:“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一你站在我面前,我却看不到你!”
“朦胧之美”终成中国人不能忍受之痛。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空气质量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北京的空气污染情况尤为严重,2013年伊始已遭遇了四轮重污染天气。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有网友自嘲,每个人都是“人肉吸尘器”。对此,北京计划出台《大气污染治理条例》,切实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水平。
雾霾天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雾霾什么时候会消散?作为~名普通公众,我们能为治理雾霾做些什么?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气象科学院大气成分研究所所长孙俊英、副所长王亚强。
“颗粒物悬浮在大气中,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降低,从而导致雾霾天气的出现。”孙俊英说,“其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不足人的头发丝粗细1/20的细颗粒物被称为PM2.5,也称为可人肺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如果被吸人人体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孙俊英介绍,气象部门一直在观测雾霾天气现象,现在不仅是观测,对颗粒物成分也做了分析。例如,“北京细颗粒物(PM2.5)中,有机物约占40%,硫酸盐、硝酸盐分别为17%、14%左右。”王亚强说,PM2.5的来源十分复杂,既有燃煤、机动车、扬尘直接排放的细颗粒物,也有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转化生成的二次细颗粒。
“不利的气象条件又造成了污染物的持续累积。近期冷空气势力弱,大风天气又少,中东部地区低层大气长时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不利于空气的流通和污染物的扩散,从而导致了雾霾天气的持续。”孙俊英向记者分析道。
2013年1月28日上午10时,中央气象台历史上第一次专门针对霾发布了预警。“治理雾霾天气,节能减排是重点。”孙俊英表示,“作为一名普通公众,我们也可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比如节约用电、步行上下班或者乘坐公共汽车、少用私家车等。”
雾霾天气能见度较低,驾驶人员应小心慢行;机场、高速公路等地应采取应急措施,确保旅客交通安全;同时,霾使空气污浊,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外出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资料2
2013年“两会”,绿色、环保成为代表委员们及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俨然成为当下亟须面对的“头等大事”。
进人2013年新春,覆盖我国17个省市、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面积雾霾天气让许多市民记忆犹新,环境污染正成为城市发展挥之不去的痛。有报告指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却有7个在中国。
与此同时,水资源也频频曝出问题。据中国地质调查局专家介绍,中国水资源总量的1/3是地下水,但全国90%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山东淄博市水源污染导致的癌症村事件,更加显示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而更严重的是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我国土壤大规模污染,早已不是秘密,之前媒体报道的“镉大米危机”,就是因为有相当数量的土壤遭受了重金属污染。然而,我国到底有多少土壤被污染,污染程度又如何,却一直没有权威数据。
空气、水、土壤,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要素,正在中国遭遇严重污染。全国多次严重雾霾受影响人口达6亿;9成地下水遭受污染;华南部分城市50%耕地遭受重金属污染……污染数据触目惊心。
其实,早在2007年就有一组数字:1/3的国土被酸雨污染,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干净的水,1/3的城市居民呼吸不到清洁空气。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消费的经济发展模式使中国成为世界耗水第一、污水排放量第一、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二的大国,还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近几年,这组数字并没有向好,相反是越来越恶化。
伴随着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和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为此付出的环境、资源等方面的代价也在急剧透支,不堪重负的环境正在对人民发出一次又一次的警告。正如全国人大代表、环保部部长多次谈到,离开经济发展抓环保,那是“缘木求鱼”,脱离环保搞经济发展,那是“竭泽而渔”。
有专家指出,环境污染迟迟未得到有效的治理,这跟政府盲目追求GDP有很大关系。的确,一个时期以来,GDP成为一份追求,成为一份政绩,更成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代名词和衡量标准。结果,GDP一路高涨,而自然生态破坏却愈来愈严重。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王教授在大会发言材料中指出,GDP是经济指标,经济的背后是利益,在强大利益的诱惑下,“见利忘义”是不可避免的。某些地方领导“宁可病死,不可穷死,,的宣示,正在怂恿着不法之徒更加猖狂地去破坏环境。只要不改变以经济指标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利欲熏心者就不会消失。
据一些媒体评价,这样的快速GDP增长是“有毒的增长”。这样发展下去,最终挣来的钱全在为医药“买单”,这不是危言耸听。冲破重“雾”,不留“霾”伏,改变旧有不合理模式,不只为解决眼下的呼吸之痛,更关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表达了这样的忧虑:“空气污染问题非常值得重视,再这样发展下去,若干年后肿瘤患者可能成几何级数增加,到那时算账就不得了啦!,,他大声疾呼:“GDP第一,还是健康第一?现在到了认真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俗话说:10年的破坏,需100年的后续治理。面对空气、水源、土地污染等已到如此严重程度的现状,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确实是一个考验。治理污染、改变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责任。